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时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时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时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一个七岁的孩子,从小就会潜意识地忘记不好的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什么心理?
  2. 为什么总会梦到儿时的伙伴?他们都还是儿时的样子?
  3. 为什么越大越有自卑感呢?

一个七岁的孩子,从小就会潜意识地忘记不好的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什么心理

这是一种处事模式,就好像上帝预装在我们大脑中的软件

我们称这种模式叫做逃避痛苦模式,又称为快乐驱动模式。

儿时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单来说就是,快乐是这个人的驱动力,而痛苦是这个人不愿意去面对的。

要想这个人变好成长,夸他就是,他会为了得到更多的夸奖而努力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对于自己有利的事物会靠近,对自己不利的事物会极力回避。这短期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人对于愉悦的体验会希望不断重复这个体验,对于不愉快的精力体会到痛苦就想回避这个感受进而回避相关的事情甚至去选择遗忘。

儿时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体验本身没有好坏,不好的体验也可以有积极的意义,而良性体验一直沉浸其中也未必是好事比如***,比如不断刷高***强度的小视频,前者让人迷失甚至倾家荡产后者可降低人的注意品质。

对于七岁的孩子出现对不好感受的***的选择性遗忘,可见孩子在接纳不好的感受上存在问题。这时家长做的不是让孩子给予回避,而是帮助孩子表达他的内在感受,如:那件事你没有做好你内心一定很难过。如果是我付出了努力希望可以做好但结果没有也会伤心难过。帮助孩子认识到内在感受,并接纳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即使你希望可以按照你想象进行,但比结果更重要的是你努力的过程。家长应多鼓励认可孩子的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

事实人生可以遇到各种事情,很多事情不在你预想的控制里,但是否努力是一个人可以自主选择的。

儿时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这种事情是很好的,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孩子而高兴。

生活在世上,有太多不如意事,但唯有积极乐观对待生活才能拥有璀璨的人生。

我们想想,我们长大了,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消极悲观面,比如“这种烂事怎么就让我碰到了”“真是倒霉,想休息一下都不行,还要起来工作”.......这种事情在我们成年人中是不是经常有。

但我们转念一想:“碰到这种事,是让我得到成长,下次我该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再遇到”,“工作是快乐,上天是不想让我颓废今天的时间,让我起来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社会上,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拥有乐观积极精神的人比悲观消极的人活得更快乐,更懂得如何处事待人。

而忘记不快乐的事,记住快乐的事,更能让一个人拥有更积极乐观的心态。

为什么总会梦到儿时的伙伴?他们都还是儿时的样子?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梦中体现和儿时的伙伴在一起的梦境,主要是缓解或驱散你进一阶段情绪上的紧张或者压力,用童真时的快乐来达到你现在某种需求的期望,由于你对儿时的记忆深刻,所以在梦中所显现出的梦境影像,也就和你当初所经历过或看见的是相似的。

人在情感或者情绪上产生一定波动的时候,尤其是受到某些事物的影响,比如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中的压力,或是遇到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或挫折,往往在梦境中都会出现儿时童真的快乐。

这当然是一种记忆性的回忆,在潜意识当中储存若干年以后,这些记忆性的东西,就会在你现实当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感到困惑的时候,常会以梦境的形式体现出来,也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体现。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做的梦中,所能体现出的显露式的内容和隐藏式的内容,都是与我们所经历过的经验有关,而儿时所经历的经验,我们记忆就比较深刻了,所以在我们一些梦中所出现的,我们童真时的快乐或是痛苦,很容易在我们梦中以现实性的或者是变相性的显现出来。

尤其是当我们近一段时期情绪上很不快乐,情感上或者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在梦中的影像显示,一般都是回忆性的儿时快乐,当然也有可能是儿时的痛苦,这些都与你现在所处的情景或环境是有直接关联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我们做什么样的梦,这个梦一定与我们所经历的经验有直接的关系,而我们所有的记忆,都会在我们无意识的状态下,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当我们的情绪或情感需要的时候,这些所有的记忆,大脑会筛选出我们所期盼或者需要的那个情景,在我们梦中显现。

在比较深刻的记忆当中的回忆依然都是那个样子,在梦里的显现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是在睡梦中去回忆儿时的许多事情,似乎有些是记不清了,模模糊糊或者有一些根本就记不起来了,这都是很正常的。

最近压力太大?或是近期亲近的人遇到什么麻烦的事了。

以前有一阶段,青年时期,因为贫困,内心煎熬的总想改变现状。但现实总是无从着手。于是在那一段时间内,总做两个梦。一个是内心极想奔跑但却总跑不起来。另一个是只要挣挣手臂,就像鸟儿挥动翅膀一样,就可以在屋顶以上的高度随意飞来又去,任底下无数的人伸长双手但却抓不到我。前一个梦让我胸闷紧张,后一个梦让我放松。

梦,是我们的另一个神秘世界!

我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出什么道理,但我和你一样,也有过这样的梦。小伙伴在一起嬉戏打闹的场景时不时的就出现在我的梦中。还有小时候的房子,小河。那应该是我们的一段记忆,储存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时不时的就出来溜达溜达吧!

为什么越大越有自卑感呢?

你是否也有“小时候无忧无虑,长大后忧心忡忡”的感觉

不用担心,这是正常心理现象

1.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心理活动越来越在意,认识得也越充分。想对之前,可能也有自卑心理,但是不如现在感觉这么强烈。

2.人的成长也伴随着见识的增长,你了解的多,越会觉得自己缺少的东西很多,这也就是“空杯心态”,会导致不自信

3.人外有人,世界上比自己优秀的人多的是,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拿别人的成功来对比自己,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不可怕,建议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目标和定位,不羡鸳鸯不羡仙,一竿明月一蓑烟。😃


越大越有自卑感,这是很多人就有的。

因为我们在儿时按照心理学上说内心是一篇空白的,小孩与小孩之间没有任何的复杂心理,内心十分单纯,孩子与孩子之间很快就会玩到一块去。但是成人就不行,人与人之间是有戒备的,而且还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恐有怕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到位,或者是出丑让自己出现自卑得心理。

再者人到成年后,内心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只要是在公众的场合或者是两个人以上的场合都会刻意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上大多数人在受到挫折后都会有,只要是一个健康的心理的人,都会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来改变自己的自卑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时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时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