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归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归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为归因是心理学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外因指行为或***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韦纳(B.Weiner)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回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力***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归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归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