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之于改革开放的意义,就如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之于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意义。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设立“学前教育”专章,提出“普及学前教育”。此后10年,中国学前教育在《***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和《***中央***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两个“国字头”文件,以及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强力推动下,在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方面有了实质性跨越。
今年是《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收官之年。日前,教育部举办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经各地测算,今年全国学前教育总体上能够实现85%的普及目标和80%的普惠目标”。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之际,回望过去10年,有什么值得坚持?展望未来,前路如何走好?
【普及】
85%入园率实现的秘诀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有园上、上好园”需求,与学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而在2010年,这一对矛盾更为突出,曾是《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三次,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80年代至今。
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
1989年国家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试行7年后,于1996年经过修订正式颁布,其内容“反映了幼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并要求地方***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在其基础上,可依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课程。
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但是文件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为例,分别阐述了课程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指导要点。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中,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
1、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中国幼儿园课程的管理已经走向多元化和自主化,而且会进一步朝这个方向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这种发展趋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全球化趋势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影响着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幼儿园课程在管理层面上必须而且应该走向多元化和自主化;中国地域广大,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均等,全国范围内课程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不切实际;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导向强调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让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只有多元化、自主化的课程管理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朝此方向发展。
2、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在充分顾及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知识的性质的前提下,中国的幼儿园课程不仅在理念上,而且在实践上会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尊重儿童活动的权益,满足儿童的需要,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也会运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将社会认定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