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读后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皮亚杰名词解释?
  2. 皮亚杰的三个孩子成就?
  3. 儿童智力发展三阶段谁提出的
  4. 10、皮亚杰是哪国的心理学家?
  5.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局限性?
  6.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儿童智力的起源是什么?怎么看待他的观点?

皮亚杰名词解释?

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皮亚杰的三个孩子成就?

士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工作期间,皮亚杰和妻子瓦朗蒂纳·夏特内结婚。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杰奎琳和露西安娜先后出生,1931年皮亚杰的儿子罗伦出生。

皮亚杰夫妇俩婚后也一直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他们自己的孩子们在发展学习上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与详细记录;之后皮亚杰便将研究结果发表于世,出版了《儿童智力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建构》、《儿童象征性的形成》三本书。皮亚杰的三个孩子:杰奎琳、露西安娜、罗伦也因此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文献上经典的婴儿案例

儿童智力发展三阶段谁提出的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机制和认知发展的阶段,其中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儿童智力发展三阶段是感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0、皮亚杰是哪国的心理学家?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皮亚杰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领域语言思想、逻辑、推理、概念形成、道德判断等,创立了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局限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具有局限性

过分强调了年龄之间的差异,改变过程没有明确解释,对社会环境因素期许过高,由于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皮亚杰给定的年龄段发展并不会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体现,皮亚杰的理论无法解释“神童”的出现。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儿童智力的起源是什么?怎么看待他的观点

那个大神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打起来,太费劲了!要想回答后这个问题,除了认真看《儿童智力的起源》,更需要将下图中的两本书认真阅读,尤其是发展心理学。

简单讲:皮亚杰的认为,儿童智力起源从同化、泛同化开始的图式认知积累而来。

1.除了泛化同化,皮亚杰认为应该从最初的两周开始区分另一种称之为“认知同化”的同化。这是在泛化同化基础上的一个进步。

2.由于皮亚杰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从婴儿期视觉的模糊认知,听觉的反复确认与固化认知,到触觉-知觉通过吮吸的身体运动感觉积累,意识以智力本身的活动为基础—它是肯定(物体的)形状与实质的永久性所必须的。

3.补充一点,那种整体的、长期存在的个体的观念,是抽象的结果,而抽象,在我看来就是建立图式的方式

总结:到目前为止,婴儿的反射适应中的同化表现为三种形式,即累积性重复;把一些新的物体纳入到这种机能活动中去的活动的泛化;最后是运动的认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