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自闭家庭教育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自闭家庭教育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的世界,其实非常简单,没有家长老师们想的那么复杂。他躺在地上,是不是感受到大地的踏实,安全感,是不是太累了?或者是他身体的需要?一定是一个很简单很直接的理由,让他经常躺在地上。
记得有一个案例,一个自闭症的小男孩,总是一言不发的躲在伞底下,不出来,不与人交流,一天两天三天,谁也走不进他的内心。后来一位心理老师,和他做同样的事情,也在伞底下呆着,也默默一言不发,当他们两个同频的时候,小男孩注意到他,开始跟随这位老师的动作。老师用和他同频的方式走进男孩的心里,带动男孩,把男孩从那个小蘑菇的振频,拽回到现实世界当中。
而你这个小孩儿反复的躺地上,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问一下他的感受,孩子是不会像成人那样思考的。孩子他会有感受,当你跟孩子交流感受的时候,他会告诉你很多。如果他仅仅是觉得,躺在地上很好玩,很舒服,那么他体验够了,他就不会想体验去,所以你要分清楚,他是身体需要,还是觉得好玩,进入孩子的心,进入孩子的感觉,才能引领孩子。
我随便说说哈,首先应该分析孩子躺地上的原因,是只有感统课上躺,还是无论什么课都躺呢?躺地上的目的是什么?逃避课程吗?引起老师关注?还是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不同的原因***取的措施不一样。其实无论是不是自闭症的孩子,引导孩子建立一个好的习惯,改正一个坏的习惯,最终还是回到ABA上。我们要对症下药,如果是逃避课程,那么也许课程对他来说太难了,尝试降低难度,缩短课程时间,在孩子逃避之前先给予措施;若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那老师应适时给予孩子关注,同样也是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前就给予了措施,所谓行为不出现就不会被强化,这是秋爸爸的名言!如何孩子是纯粹没规则意识,那孩子应先把安坐能力练好了,这个能力不行,学习知识根本谈不上。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那么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自闭症的干预有很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并没有最好的方法之说,而是要针对自闭症孩子的特有行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干预训练。下面讲讲我接触到的干预方法: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我们知道正常人可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但是自闭症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无法猜测他们的想法,那么干脆抛开看不见的想法,直接从看的见行为来入手。原理很简单,好的行为我们就奖励,不好的行为就惩罚(不奖励),渐渐让他们的好行为增多,不好的行为减少直到消除。其实ABA不仅适用于自闭症,正常儿童甚至成人也适用,比如,工作做得好那么工资高奖金高,工作做得不好那么工资低奖金也低,这样就促使员工好好工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也是很难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技巧和经验才能做好这项工作。ABA效果很好,但也有缺点,即只看行为而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使得孩子只是简单的服从,而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其次从我的理解来讲下另一种干预方法ECTA扩大性沟通,ECTA方法与ABA方法有点相反,是从内心去与自闭症孩子沟通。ECTA首先需要与自闭症孩子建立信任,相信孩子。其实自闭症很多东西是知道的,由于不能有效的沟通,使我们以为他们不知道。在我们相信他们的情况下做选择题,比如说你想吃苹果、香蕉还是冰激凌?从简单到复杂,也许开始他们开始是胡乱选择,但他们同时也要为选择负责,经过多次沟通后,他们选择正确率会越来越高,直到能完全正确。同时ECTA扩大性沟通对于无语言的孩子还可使用多种沟通方式,如手势、图卡、文字、绘画、键盘输入等方式沟通,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的自闭症少年13岁时写了一本书《我想变成鸟,所以跳起来》,他一直不会说话,但可以用键盘打出来的。
我有所了解的第三个方法叫地板时光,主要是针对那些对家人一点没有感觉的自闭症孩子,他们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里面介绍有个案例,一个孩子总是不停地开门关门,如果突然阻止,他就大叫或跑开,怎么让他们注意你呢,可以在关门时阻档一点点,慢慢地再阻档一点点,他开始没发觉,当他注意到时看了你一眼,这时就成功了,因为至少有了眼神的交流。这种方法我没试过,因为我孩子不属于那种类型,从小就渴望抱抱的,所以也不是很了解。
以上尽量用自己的话讲得明白,如果用在专业的话去说可能难以理解。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如结构化教学、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社交故事、蒙氏音乐教学等等等,基本都是结合在一起使用。这些方法大都在机构里使用,自己用的也不多。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我家儿子2021年9月确诊自闭症,现在刚好一年时间,我在群里发的日常干预视频,已经没人能看出他是自闭症儿童了。
做到这个程度,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其实干预的基础是理论加实践,很多家长不会实践,是因为没有理论知识,所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机构,近两年自闭症干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扩张,但是那些老师的知识真的扎实吗?
她们都没有孩子,没有育儿经验,甚至很多没有学过教育学和[_a***_],更别提特教专业了!
那么,机构老师为什么能那么快上手呢?
很简单,培训!培训!还是培训!
她们就对着一套ABA课程,听课记笔记,听课记笔记,偶尔去听专家讲座,有的甚至课程还没学完就上岗了。
去机构的孩子太多,老一点的老师不够用啊,怎么办?新老师上啊!
培训一个礼拜就上岗,懂的还没你多,就敢关起小门教你家孩子!
所以,我自己学他们的那套ABA课程,我自己买课,我自己买教具,我现在已经考取了基础干预康复师证书,并且在我儿子身上每天都干预,有丰富的实操经验,线下的讲座我也去听,反正是免费的。
你好,目前自闭症虽然不能痊愈,但是通过后天正确的干预一定可以起到作用。
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干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闭症孩子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能够相对正常的过上普通孩子的生活。如果你确立了这个干预目标,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机构干预:机构干预要选择比较正规、专业的干预机构,选择机构的时候重点考虑老师、环境、资质等重要的内容,还要考虑机构是否将父母的互动和与其他孩子相处进步的时间纳入到了相关的计划之中。
家庭干预:千万不要忽视家庭干预的重要作用,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正规的架构都把家长的培训放在了干预的重要阶段,专家建议:除了每周25个小时的有效干预外,家长应该利用在家里与孩子相处的重要机会,随时随地的对孩子进行巩固和教导,父母完全可以充当起孩子的家庭治愈师这样的一个角色,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孩子也愿意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
融合教育:这是前两项干预的最终目的,让孩子融入社会,走向社会,对孩子不要过度的溺爱和保护,适时的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在实践中学会成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自闭家庭教育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自闭家庭教育案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