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趣事-儿童心理学经典案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趣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趣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给父母讲故事的好处
  2. 您有哪些短小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可以分享呢?

父母讲故事的好处

可以通过讲故事形式表达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就是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通过给父母讲故事的形式向父母表达出来,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生活当中我们总能遇见一些晚辈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其实通过讲故事给父母听这种方式在好不过了。

1、孩子们会更自信

儿童心理学趣事-儿童心理学经典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庭的故事中,孩子们会以祖辈的成功而自豪,这种自豪会变成孩子内心的自尊。正如心理学家罗宾·富维什等人所研究的,他们认为,一个对家庭的过去了解得越多的孩子,他们会有更强烈的自我控制感和更高的自尊心,强大的归属感会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2、有助于发展孩子“从他人思考”的能力

家庭故事,因为跟孩子息息相关,孩子更容易有代入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从他人思考”的能力。新西兰儿童心理学家伊莲·里斯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有听家庭故事的孩子,他们除了叙述能力更优秀外,他们往往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绪

儿童心理学趣事-儿童心理学经典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

4、孩子们的抗挫力会更好

给父母讲故事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一是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在讲故事的时候练就了自己的讲话技巧,在父母面前讲故事心情轻松,表现更到位;

儿童心理学趣事-儿童心理学经典案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学会沟通能力,讲什么故事能让父母更喜欢听,在征求父母的时候就是一个沟通过程

三是展现自己的孝心,给父母讲故事,让父母感到欣慰的同时,自己也拉近了与父母隔代的距离。

讲故事,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讲故事,可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表述更符合逻辑,因为对故事的复述是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的。

故事讲得好的人,在日常交往和学习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自信。通过,会讲故事,讲得好故事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开朗,生活态度比较乐观,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主动给父母讲故事的好处有好多,一是可以和父母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增进交流,减少隔阂。

二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讲故事需要有口才会描述才可以,所以给父母讲故事能锻炼自己还能增进感情交流。

您有哪些短小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可以分享呢?

在我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年我六岁,是一个小学年级学生。有一次在校外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发生了冲突,他们五个打我一个。我天性倔强,拼了老命,以一打五。我比他们要小好几岁,矮了几乎一个头,以一打五的结局,当然很悲催。

而更让我气愤丶难过的是,我老爸、老妈丶几个堂兄就在不远处看热闹。我被打得很惨,我顶着满头包,气呼呼的去质问他们。他们不但不同情,还大肆讥笑我蠢。说什么打不过还不知道跑,打死活该,打死明年一周年!

当时我难过极了,挨打时我很坚强,但是被他们讥笑时,我难过极了,我感觉到我被全世界给抛弃了,我嚎啕大哭,哭得极为伤心,都哭到吐了。他们也没安慰我,居然抛下我一个人,纷纷转身走了。

我很久都不想搭理人,我老爸二年一次的***期满了,要回单位去了,他和我打招呼告别,我也懒得理他!

他临出门时,忽然转身对我说:“我们迟早都会离开你,你总有一天要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你应该要明白什么是你能做到的,什么是你不能的。你能做到的,对你不是问题。你不能的,才是你要认真面对的麻烦,处理得好,你就能顺利渡过。处理得不好,可能会给你造成***烦,甚至可能给你带来灾难。”

他出门后,又转身对我说“少惹麻烦,快长大!"

时光飞逝,我逐渐长大,我越来越清楚什么是我能的,什么是我不能的。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让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让学生知到什么是我能的,什么是我不能的。进而让学生有正确的判断力和行为处置能力,否则只会培养出“巨婴”式的学生。

如今社会上很多“奇葩"高学历者,很多喜欢闹事的人,其实都是成长阶段的人生教育缺失,所培养出来的“巨婴”。社会上常常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狠厉的批判,但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私下还是很不错的人,甚至可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是好人。他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是他们能做的,什么是他们不能的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趣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趣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