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 国外-儿童心理学 国外研究现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 国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 国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比较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都有哪些推荐?
  2. 黑猩猩跟人类小孩一块养育,认为自己也是人类,后来它怎样了?

比较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都有哪些推荐

如何想要系统的学习儿童心理可以从基础理论课开始,对应的书籍有: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统计与测量、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些都是基础的理论书籍。

想更深层次的了解孩子发展过程可以读一些专业化的书籍: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情绪管理、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治,游戏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儿童绘画心理学等。

儿童心理学 国外-儿童心理学 国外研究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还有一些***阅读的书:为人父母、父母高效能训练、正面管教、创造力、游戏通论、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孩子:挑战


学习儿童心理学应该读哪些书?

一、《婴儿母亲

儿童心理学 国外-儿童心理学 国外研究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到儿童心理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温尼科特。

他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他写的这本《婴儿与母亲》非常适合新手妈妈作为入门级书目来阅读。

儿童心理学 国外-儿童心理学 国外研究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儿童的人格教育》

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各种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自学某个学科,该选择什么书籍?自然是要满足我们“看得下”、“读得懂”,并且“内容要新颖”等等这些条件

那么,既要满足这几点,又要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在这我推荐以下不同类型的书籍:

首要推荐《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本书。↓↓↓

推荐原因如下:

一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更新与修订很及时,准确地说是作者力求反映发展心理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发展与变化,作者是实时更新了新的内容(如理论知识、实操方法、研究与实践建议等等),另外也相对应地增设专栏,使得内容更贴近生活,让我们了解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如何运用到儿童发展中。

二是因为这本书作者D***id R.Shaffer & Katherrine Kipp的写作风格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因此该书内容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同时也侧重于用问题、思考题、练习题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是因为这本书兼容并蓄地融合各种理论流派,也注重揭示各大流派潜在的世界观与哲学基础。对发展过程的重视,不仅为读者勾勒出儿童的发展全貌,还能让读者深刻理解发展的原因及其复杂性。

先弱弱地说一句,国内一些专家写的儿童心理学的书(或者我看的比较多的育儿书),并不会推荐给别人。因为这些专家,大概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自己比较成功地养育了子女,积累了一些个体化的经验,以为这些就具有普遍的价值,推销给尚有困惑的父母。他们的育儿实践可能并无理论依据,个体化的方法、对策等并不具备可推广性。

2、科班出身的作者,但是也提不出什么新鲜的见解,仅停留在案例解读的水平,这些案例,可能有些能缓解父母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是有些未来的燃眉之急却不在能解决之列。也就是说,他们只提供了解决之“术”,却未能提供解决之“道”。

3、直接抄袭国外某经典发展心理学的段落,配合上案例,再加上自己的解读,就出了一本书。当然不论抄袭与否,这些书至少基于对经典理论的阐释和利用,尚有一点价值和参考性。

如果想读儿童心理学方面,建议直接读翻译过来的国外经典书籍。其实很多育儿书同时也是非常棒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比如《全脑教养法》等,不过这里为了切题就不过多展开了。

第一本是《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这是一本[_a***_]广受欢迎的经典教材,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重要研究(非常有意思),并着重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目前已经出到第八版,可以为很多父母答疑解惑,不过这本书***用论文体的方式撰写,虽然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但有些部分稍显枯燥。

第二本《儿童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本书浅显易读,很多章节跟《发展心理学》有所重合,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相对于前者,更像是一本知识普及书,有精力的建议两者都买,看不懂前者的时候,看看后者,精力充沛的家长,建议把第一本书读完,你一定会觉得收获颇丰。

谢邀应答 (学习儿童心理学应该读哪些书?)

我认为: 新生儿童从出生到一睁眼,便对这个美好五彩缤纷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究竟都是什么样的呢?他所有的一切兴趣,包括了他去对眼前世界的探索!!

在这个由自然与人文组成的世界里,人类从始至终充满了对生活美好向往与发展!!为能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便成了人类自始至终的必修之课!既有千古不变的东西,又有与时应变的道理。

儿童心理方面的学科,能够发现最早的应是他的父母亲人!因为人生心理方面不是一个模式!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有可能知道自己孩子的心理。而且心理方面又是动态发展的!饱含着自然、人文、社会和自我各方面的因素存在。

其实儿童的心理学,是从单纯性向复杂性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是因为知识的积累所产生的必然途径!儿童从学习、实践、辩证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心理素质,知识性越好,心理状态越优秀。

人来自于自然空间,生存于自然与人文社会的环境!应先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书去学习儿童的心理学,从而使儿童心理上有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过程。家长的学习与教育尤为重要!


黑猩猩跟人类小孩一块养育,认为自己也是人类,后来它怎样了?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时候且有必要一口气讲明白了。关于将黑猩猩古亚与人类的小孩一起养的故事,具体内容已经有很多人讲到了了,在此我就不重复了,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但是可以明确的说最后古亚成不了“人”,并且在被送回其生父母身边后,由于将自己当做是“人”而与家庭有些格格不入,2年后死于一场疾病;而那个与古亚一起抚养的小孩好的没学会,倒是学会了一些与黑猩猩有关的习性,例如爬行、叫声等,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好的例子吧。

记得以前区动物园看到这样的一幕,在观猴区一名游客将没有喝完的可乐盖好瓶盖之后,扔到了关猴子的铁笼里,一只猴子迅速的捡起瓶子很快就打开了瓶盖,当喝完可乐后顺势就做出了“点赞”的“手势”,而当另一名游客模仿扔进去一个空矿泉水瓶子时,那只猴子仅仅只是看了一眼随即就做出了“拍砖”的“手势”。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猴子没有像黑猩猩与小孩那样受到精心的抚养,也没有受到更多的人为关怀,仅仅只是平常通过与游客的接触,“自学成才”就能大致模仿出人类的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一方面说明猴子这种动物比较聪明,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天的影响确实存在一定的作用。

同类型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那是1920年发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米德纳波尔的小城的一件事,当地村民经常看到有两个用四肢走路,且长得人模人样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村民合围将大狼打死后,在狼窝里竟然发现了两个***女孩,由此便揭开了“神秘生物的面纱”。

大狼被打死后,这两个“狼孩”由于失去了“依靠”,便被送到了城里的孤儿院抚养也分别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不过尽管这两个“狼孩”得到了孤儿院的精心照顾最终还是失去了幼小生命,小的那个1921年约3岁挂掉了,大的那个一直活到了1929年约16岁。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得出后天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人的发展后天比先天更重要,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先天,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后天环境,以弥补先天环境的不足,从而改变人生。

黑猩猩跟人类小孩一块养育,认为自己也是人类,后来它怎样了?

在开始话题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日本京都大学的松泽哲郎的研究项目「小爱项目」(Ai Project),目的是对一只叫做小爱的倭黑猩猩进行训练,以观察它的语言学习技能和对数字的理解程度,当然过程我们就不详细解释了,先来看看结果:

请问哪位可以做到这只倭黑猩猩的记忆力?这种记忆力在人类中基本属于过目不忘,力压群雄的顶尖级选手才能达到,但小爱操作起来似乎轻而易举,***如人类给倭黑猩猩提供一整套教育体系,所有的猩猩从生下来开始就接受专门为其安排的教育,并且适当引导,请问100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猩球崛起》中描述的是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导致猩猩大脑发育异常,智商快速提高,在这只甚至超过人类智商的黑猩猩-凯撒的带领下,整个种群的群体行动能力超过人类,因为猩猩的森严的等级以及超强的执行力,成为独立王国之后的发展不可***。

当然理论上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不过是《猩球崛起》中的桥段而已,但现实中让猩猩接受教育的套路却真正实施过,而且还不只一次,我们来围观一下!

案例一:早在1931年,一只名为古亚的黑猩猩被一对心理学家凯洛格夫妇收养,目的是搞清楚黑猩猩的智商是基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实验初期超出预料,古亚的进步比人类小孩快很多,但一周岁以后黑猩猩的体型远超人类,古亚仍然存在野性,因此存在攻击性的古亚被送回了动物园,后这只名为古亚的猩猩因再无法和猩猩合群,3岁时即忧郁而死。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动物能具有人类这样的智慧,也无法创造出类似人类文明的社会体系。人类祖先在几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不但栖息范围逐渐发生改变,而且身体结构也有针对性地变化,无论是直立行走,还是浑身毛发的退化,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持生存,并且在自然竞争中能够始终处于优势的重大改变,而且在进化过程中,随着脑容量的提升,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学会使用和保存火种、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有效推动了人类文明体系的构建。

而其它野生动物,则没有人类这么***,即使是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也没有在自然选择的进程中创造属于它们的文明。据科学家们研究分析,黑猩猩与人类的DNA之间仅有1%的差别,然而正是这1%的差异,使得它们和人类之间始终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黑猩猩幼仔进行哺育,来观察其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可以受到人类的影响,而具有或者部分具有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个实验是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实施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思罗普·凯洛格,他将自己不到1岁的儿子与一只7个月大的雌性小猩猩一起进行养育。两个小家伙,在大人的照料下,吃相同的食物,穿相同的衣服,玩相同的玩具,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他们进行智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测试

由于小猩猩的发育程度比婴儿要快,所以小猩猩在前期的智力水平要明显高于婴儿,很快就学会了使用勺子吃饭、用被子喝水、用手进行开门和关门,而这个时候的婴儿还不具备这些能力。但是,这个实验只进行到9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猩猩在1岁多的时候,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攻击性,性情变得非常暴躁,经常撕咬和击打周围的物体包括人类;另一方面,同时哺育的婴儿反而智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的认知以及对早教内容的学习明显要滞后于其他同岁的孩童,甚至经常模仿猩猩的动作和声音。从总体上看,黑猩猩虽然能够简单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习惯,但是始终突破不了基因的限制,时间越长越表现为猩猩的特质,更加谈不上说话和与人交流了,也就不可能变为人类,这个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来,这个小猩猩被送到了一个动物研究所,那里的猩猩对这个新来的成员非常排斥,小猩猩也无法融入新的环境,没过多长时间就生病夭折了。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世间的任何生物,都有其特定的基因,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靠人为地改变其生存环境和行为模式,不会对其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反而会加剧与原来环境及种群的隔阂,一旦重新归入自然环境,就会产生很强的不适应,终将被环境所淘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 国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 国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