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10-儿童心理学10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1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1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儿子10岁了,上课专注力不够要怎么办,急死我了?

儿子10岁了,上课专注力不够要怎么办,急死我了?

作为一名有几年教学经验老师的我来说,遇到这样的学生已经不足为怪了,这样的学生每年都会有。

专注力不够的孩子容易被外物所吸引。有时候一支笔,一段胶带,甚至书上的图片都可能把他的注意力带过去。为什么他们上课会专注力不够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纠正,所以导致他上课频频分心。那么,应该怎么帮助学生改掉这种坏习惯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学10-儿童心理学10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要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时间可以用看故事书的方式代替。其次,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全力去做,一直到完成,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能打扰。当然,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可以***你帮他们改掉坏习惯。最后,一定要持之以恒,改掉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定要坚持。

后,祝愿每个家长的孩子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上课注意力集中不够的孩子需要专门的训练。

儿童心理学10-儿童心理学10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0岁的孩子,本来就是爱玩的年龄,而且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其他东西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需要一段时间专门的练习,就会改正这个缺点。

读书,手指跟读。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练习注意力的方法,读一篇课文,读的时候手指要准确指在正在读的字上。开始可以速度放慢,然后逐渐加快。这个方法既可以练习注意力,又可以让孩子熟悉课文,一举两得。

儿童心理学10-儿童心理学10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证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休息好才会集中精力去学习。有家长只考虑孩子还有哪些时间可以报辅导班,却不考虑学习时间的长短。孩子在学校上一天的课,课后还要继续上辅导班学习,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精神疲劳,这样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锻炼身体,也会消除精神疲劳,又能够强壮体魄,这也利于孩子学习保持足够的注意力。

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到规定时间学习的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这方面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孩子有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有放松精神的时候,而不是一味的紧张学习。要形成条件反射的时间会久一些,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会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也会更好的利用时间。

家长不要逼迫孩子注意力集中,更不能打骂。

在学校上课,老师会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合理安排讲课内容。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时也要注意观察,当孩子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就要适当放松,或者转变方式。逼迫或者打骂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并不会从根本解决问题,只能让孩子讨厌学习。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要理解和了解问题的根源,这样,才会帮助孩子真正去解决问题。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的专注力。

如果专注力不够,先不说去适应社会规则,首先学校的教育就无法适应了。

看着在家做作业时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找文具、一会儿抓痒痒的孩子们,妈妈们只好坐在旁边不停地重复道:“认真一点,专心一点!” 硬是想把他的注意力给拽回到作业中来。

但这个拔河的过程来来去去,最终的画面就是失去了耐心的父母在咆哮和一个一脸茫然的孩子。

那么孩子坐不住、专注力不够,就全是他的错吗?其实更多的责任是在于家长。

有些家庭“爱热闹”,家里电视、手机的声音从不间断。

不管孩子在做什么,他总能被这些声音所吸引,在这种高频率的接触下,专注力也随之溜走了。

而电子产品所带来的简单、直接的快乐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心和注意力,哪里还会记得学习呢?

所以当孩子不能静心学习时,你可问过自己:我给他提供环境有利于他学习吗?

要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一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对事物“感兴趣”的习惯。
第二个注意点是培养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且初步了解的事物形成“想进一步了解”“想做出正确判断”的习惯。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哎呀,差不多啦”“之后再做”的坏习惯。
第三个注意点是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换句话说,孩子能够表达“妈妈那么想,可我却这么认为”。
下面分享几个培养专注力的好习惯:

一、要对事物感兴趣

专注力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对事物抱有“感兴趣”“喜欢”“有趣”等情绪。从这一点出发,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喜爱能力”。 如果孩子总说“看起来不是很有趣”“这个好无聊”“那个无所谓”等,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向孩子传达事物是多么有趣,“真的很有意思哦!”,让孩子感受自己能乐在其中。

二、不要习惯把事情“推后”

如果孩子经常说“等之后再做”“现在不做也没事”,就很难养成集中精力所需的“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所以,当孩子说“以后再说”“再过一会儿就做”这一类话的时候,父母要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养成说这些话的习惯。

三、凡事都要有始有终

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孩子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可以产生“无论什么事情我都能做好”的自信。那就不能以“基本上做完了”“差不多了吧”来草率了事。开始阶段,孩子专注力高度集中,铆足了劲去做事,然而,在做的过程中,一旦认为“哎呀,这样也差不多了吧”“基本上做完了”,情绪就会松懈下来,专注力也不能集中了。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就不能真正把事情做到底了。

四、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比较强,更容易对事物感兴趣,也更容易感动,“哇,好棒啊!”“真有意思啊!”这些情绪牵动着“想做做看”“想进一步了解”的想法,也影响着专注力的发挥。

五、反复深入思考

养成“对同一件事反复思考”的好习惯的孩子,能够深入思考、体察入微,判断力和理解力都会不断提高。孩子渐渐就可以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那个不对,应该是这样的。”“爸爸那么说,可我却这样想。”……最终,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敢于表达、有卓越能力的人。

我是育有二宝的蜗牛妈妈,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您的困惑,也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1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10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