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他律-儿童心理学他律的概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他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他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他律的表现?
  2.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
  3. 14岁青少年怎么样性教育?

他律的表现

法的强制力表现在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法律的国家强制力表现在为:

1、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儿童心理学他律-儿童心理学他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他律(heteronomy)是一个心理学名词,狭义上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广义上指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

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儿童心理学他律-儿童心理学他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儿童心理学他律-儿童心理学他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学说(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children’s moral judgement),瑞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学说。

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同他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都表现有阶段性的特征。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利用感知和动作来建构客观世界。

14岁青少年怎么样性教育

可以和他一起看一些教育的教育片,平时不要不敢谈及性的话题,让他感觉性不是什么特殊的问题,家长应该和他一起进行喜欢活动,比如打电脑游戏一定要和他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他才能听你的话。

生活护理:一定要密切关注他的观念的变化及时引导他的行为,相信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

第一,教育者应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懂得基本的青少年心理知识,对待新生事物能够有正确的态度,不要“一刀切”,应平等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才可以融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使他律变成自律;

第二,要实现青少年“自己教育自己”,譬如让年长的青少年来帮助、引导年幼的孩子,让同学之间建立健康的教育氛围,减少年龄隔阂,让正确的信息辐射开来;

第三,长辈要敢于和孩子们谈“性”,不是粗浅地谈,而是科学、实事求是地谈,不要躲躲闪闪、避实就虚,迟谈不如早谈,少谈不如多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他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他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