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跟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好了,家长们能够提供给孩子的东西多了。不管是时间,还是物质,都比以往要多很多。
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孩子太容易得到了,甚至是得到地超过了本该得到的,以至于很多孩子认为:我想要的就要得到,否则我就不开心。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在孩子6岁之前,家长你一定要大胆说不!
很多孩子,小时候被呵护过多,想要什么都能得到,那么到了小学,就容易出现脆弱的表现。
例子1:一位奶奶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孩子想玩别的孩子的车,但是对方不肯。奶奶随口一句:让他玩一下嘛,这么小气。
解读:孩子不应该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要学会适当地培养承受被拒绝的能力。可能一开始孩子会哭闹,但是几次之后,孩子就会习惯,有些欲望需要自己克制。
例子2:平时对孩子太多赞美了,做什么事情都忍不住说:你好棒!
很多孩子习惯了被别人称赞,结果就是一旦看到别人得到赞美,而自己得不到,就受不了了。
看着题主的描述,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题主是老师,建议题主去看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孩童心性,本来就是不好约束。有些孩子老实一点,有些顽皮一些。如果全班孩子都很老实,老师当然也好做,但这是奢望,每班总有顽皮的孩子。按照题主描述,那些孩子不叫“娇生惯养”,叫顽皮。
顽皮的孩子怎么弄?
我觉得两条足够了。
第一是爱。
用爱心去看这些顽皮的孩子,你就看不到娇生惯养了,你就能看到童趣。他跟你犟嘴,你就不会觉得是犟嘴,是可爱的童言无忌了。
第二是配合。
老师教育孩子,如果能够做到顺势而为,孩子就会听你的。如果你做老师的,喜欢以暴制暴,你就会越搞越糟。
70年代,我读小学那会,有个女老师喜欢打学生,有一次珠江发大水,有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把一只死老鼠放进了老师的抽屉,把那个老师当场吓晕了。
现在很多孩子被父母视为珍宝,特别那些独生子女,不止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姥姥也更是疼爱有加,使得孩子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任性霸道。
家长们都知道这样会养成孩子的坏习惯,可不知如何来教育。家长们也不要心里安慰自己:“孩子大了就懂事了”,然后一再在孩子面前妥协。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如果不趁早制止并开导改正,只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因为外面的社会不同在家,没有外人会把他当中心,孩子失去中心地位,各种不良后果接踵而来。
所以,我们必须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狠心来纠正他们的任性。
1、不能因疼爱孩子就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度。
2、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克服任性,来个约法三章。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先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有自己的主张,也必须说明理由。
3、此外我还进行劳动治娇,安排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劳动任务,鼓励孩子坚持干好;定时完成学习任务治娇。跟孩子讨论,一次专心学习时间能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定一个目标。并帮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为了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发展,以后能在社会上适应法则,家长们需要及时纠正这种惯养方式。
看到楼主的提问,不禁感慨当今的社会。现在教育最大的可悲就是,对于教育孩子,家长舍不得管,教师不敢管。
我身边有很多亲戚都是当老师的,每次家庭聚会的时候,老师们都感慨一届不如一届,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回想起我们小学初中高中的时候,那时候都是老师说的算。记得初中那会,有个男同学和老师顶嘴,那个男教师上去就踹了一脚,踹出几米远,大家顿时鸦雀无声。那个年代,学生都是怕老师的,老师都是说一不二,在学生中老师很有威信。相对于来说就比较好管教。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即使放开二胎政策了,生的人也不多。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就会出现六对一模式,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自然小孩就容易被娇惯。以前教育的理念就是棍棒教育,不听就打,而现在社会发展了不能使用武力,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不打不骂,也不定规矩,事事顺从,孩子缺乏管教,娇惯成性。
娇惯成性的孩子会有哪些危害呢?
1、自私自利,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但凡那些比较娇惯的孩子,都比较自私,不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只顾自己,完全不顾他人感受。自己的东西从来不知道和他人分享。
2、没有礼貌,不尊重家长老师。娇惯的孩子不会用文明用语,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家长,到学校了也不会尊重老师。反正,我就是世界的中心,谁也看不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