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禁忌-心理学 儿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禁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禁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家长说哪些话容易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呢?
  2. 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导致悲剧的发生,你咋么看?
  3. 什么是色彩心理学?

家长说哪些话容易伤害孩子安全感呢?

我觉得“我不要你了”这句话杀伤力是最大了,特别是小孩安全感比较差,虽然一时很管用孩子一下子就很听话了,可是从长远看,却对孩子伤害确实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如果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要你了,你会是何感受呢?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安全感不好的孩子,父母更要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禁止说这些话。第一个就是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不管你有多生气都不要让这句话说不来;第二个就是你是捡来的。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呀,你是从别家换过来的,你是从那捡过来的,你是别人送给我的等等之类的。然后,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了,再闹谁谁谁就来把你吃了,等等等等。就是我们永远围绕着听话为核心,你再不怎么怎么着我就怎么怎么着,带有威胁式的。而且这种威胁,这一系列的威胁话题都是关于有条件的爱,我喜欢你,我接受你我养你是因为你听话。其实他背后是这个声音,大家知道了吧。所以这种话坚决不能说,虽然我们没有这个恶意,其实我觉得家长就算会说出来也不是这么想。

儿童心理学禁忌-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你只是无意中,这是传统教育的一种,你看我们有时候就特好,那些游戏时候的就应该给我们流传下来,就是我们的净化,这些就应该被我们摒弃掉,我们小时候其实是被家长有的时候会这样说的,也会带有这样一些疑问,尤其现在小朋友其实更加的明白,对于给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你是怎样的,我都是爱你,其实就是这么一句话,无论你选择什么我都是爱你的。你与你的行为是两件事情,知道吗?你看你这个事情错了,非常不开心,我觉得你做这个事情非常地不好,但是我其是爱你的,这是两件事,你的人与你的行为他是两件不一样。所以这样的话孩子他越长大,就越趋向于让他自己的行为趋向于一个更加符合社会道德而且更加中性的一个方向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其实,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说话方式内容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比如,挖苦讽刺,不负责任的吹牛许愿,以及威胁性的语言等等,虽说都不经意的,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对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带来影响亦或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所以,爱孩子,就首先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开始。

儿童心理学禁忌-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本来不是实际的危险,却为了让孩子睡觉,别哭和让孩子顺从自己的支配意愿,用莫须有,且孩子不懂的话语吓唬孩子,暗示非常历害。这些行为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加重了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不安全感。

家长说哪些话容易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我认为第一种话是父母闹矛盾的时候,说的一句狠话:“不过了,马上离婚”。夫妻当着孩子面打闹,就已经不同程度地伤害了孩子,如果再闹着要“离婚”,就意味着家要散了,孩子就会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成了单亲孩子。可想而知孩子还会有安全感吗?

儿童心理学禁忌-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就是在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数落孩子说的一句话:“再不乖,爸妈就不要你了”。这是一般家长都会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让孩子心理负担加重,时常不敢再“调皮”,怕说错话、做错事后,真的让父母抛弃。使孩子成天担惊受怕。



其三,也就是父母常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家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说的话:“你就没人家某某孩子听话懂事”,“人家某某数学竞赛拿奖了,你却在期末考试不及格”,“我们家没有你这么笨的孩子”。这样的话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还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喜欢别家孩子了。

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导致悲剧的发生,你咋么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看到你的问题,我一下楞住了,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平时关注较多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还有重点的学习。仔细想一下,我从来没有和孩子认真的聊过天,没有试着了解过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孩子心理渴望的是什么.

哎,现在社会压力太大,所以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父母只专注于孩子了学习,怕孩子输给别人。于是,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接踵而来。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些,小小的肩膀是否能够承受这些原本不该承受的重量!

每当孩子承受不住这些压力,他(她)们也会有脾气。但是家长们从来不会听孩子的解释,只会用教条式的教育方式回复孩子,比如很多家长会说“我们花钱给你读书,养你这么大,你怎么连学习都不认真”、“你现在不努力,以后怎么办”、“连这么点小压力都承受不住,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我上班这么累,你就不能听话点吗”等等。

这种方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倾诉,又不知道怎么宣泄心中的怨气,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孩子心中出现负面情绪因为孩子还小,特别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他(她)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处理心理的怨气,很容易往坏的地方去想,结果导致各种悲剧。

以我观察,关注不够仅仅是一个面向,还有一部分在于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过度关注。

这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体两面。

或许我们还应好好看看家长心目中的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指的啥!

我一直推荐家长们看看发展心理学,了解下孩子各个年龄段心理发育特点及作用。

孩子注定会从身体和心理完成与父母的分离成为独立的自己。这就定义了,孩子有其自身的心理发育过程

在我的经验里过度关注和不关注的家长都遇到过。两者似乎有一个共同之处,也就是这个关注,似乎都是以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来界定的。

比如孩子在发呆要么认为孩子抑郁了,要么觉得毛孩子能有啥心事;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就认为孩子与自己不交心了,要么逼着孩子说清楚,;孩子爱憎分明就觉得孩子心理有问题不圆滑,要么认为你懂什么,,

这样的情况,有个通俗说法:控制或忽略。都带着家长的评判,误解以及随意的对待。

悲剧发生固然有其复杂的成因,但过度关注或不关注都对问题解决无益。

尊重孩子心理发育的特色,相信尊重这个初到人间的生命,给到支持,给到相信,给到保护。然后活出你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家长[_a***_]自以为是。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定会前程似锦。大家都没有做过家长,不知道怎么做家长。再加上,成年人之间,习惯攀比。自己不行,就互相攀比小孩。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感受。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过激行为,社会上把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和家长没有关系,学生跳楼了,把老师辞退,学生到阳光对话一告老师,学校领导马上处理老师。孩子出现心理不健康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家庭因素很重要,不要把各种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现在佛系老师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谁敢管,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吧,所以受损失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家长们醒醒吧。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出问题最大的是“初中生”,初中生不仅处于青春期,烦躁易怒,更因为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

而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非常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已经成人了,不需要大人的管束,因此当家长事无巨细的要求他们时,他们都会就得很烦,拒绝跟大人沟通。把自己的心事写进一个带锁的小日记本里。通常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容易随大流。很多坏习惯就是在这个时候养成的。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 家长应该摆正心态,闭上嘴。不要像小学生那样事事唠叨。初中生这时候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他们知道什 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过多的唠叨会让他们更加的烦躁。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可以询问学生的想法,将他看成一个小大人来沟通。这样的沟通会更让初中生接受。
  • 当遇到初中生犯错时,切记不要当别人的面去打骂。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最重视自己的面子,要尊严,
  • 如果碰上初中生早恋的事,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会出现性别错乱,他们有时候会疑惑自己的性别到底是什么,其实也就是生理与性格的差别,这个阶段根本不是早恋,就是好奇,家长不用大惊小怪的。

什么是色彩心理学

先说说颜色。知道大多数冰箱为什么是白色吗?从物理现象上讲:白色可以反射绝多数光线,吸收很少光线的热量,因此冰箱表面温度不会太高,就不会消耗电能为其表面降温;同时,白色是冷色调,令人感觉比较凉快。为什么安全帽多为***?除了***可视性高之外,也能较多的反射太阳光,使头部的温度不会太高,从而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交通标志的禁止标志为什么用红色,因为红色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强,很远的地方就能引起视觉的注意。那你知道女生为什么喜欢穿深色的衣服吗?比如深红色、黑色等等,因为这些颜色很容易将人体的轮廓与周边环境区别开来,显示身材的苗条,而粉红色、淡蓝色、浅色不能明显的与周边环境区分,看上去显得身材臃肿。比如快餐店通常灯光明亮,喜爱用***灯光,这是因为人们感觉很亮的***会让时间过的很慢,使人有一种逃离的感觉。在餐厅用餐,看到五颜六色的饭菜会让人食欲大开,饱餐一顿。蓝色具有催眠的作用会让人昏昏欲睡,身体得以放松,绿色也具有催眠作用,但使人心理得以放松。

说了这么多,什么是色彩心理学?就是研究色彩的色相(不同颜色),明度(明亮程度),饱和度(不同颜色的层次)对人的***以及人的反应和情绪变化。虽然还没有被心理学家族正式接纳,但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色彩心理在以色彩为主的行业中被广泛研究,比如广告业,服装业,出版业,装修行业等等,小到衣服的搭配,大到城市规划都有具体的应用

这是美学心理学范畴,没学过。瞎猜吧。其实,在人的感知视觉中,每个人对色彩的喜好是不一样的。也有人说色彩偏爱取决于人的性格。莫衷一是。但是,有的人偏爱暖热,有的人偏爱冷热,有的人喜爱中间色。由此可见,色彩的确和人的心理爱好有关。比如国画和西画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色彩。所以,人对色彩的偏爱的确和人的心理意识有关。

很高兴为你答题~

色彩心理学是研究生理到社会生活一连串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6种因素,由下至上分别是 1.生理机制对色彩的反应2.集体无意识3.有意识的象征主义4.文化习性的影响5.趋势时尚风格影响

6.个人偏好

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任何色彩都有三个属性:色相、纯度、 明度

色彩的速度:暖色看起来速度会比冷色快e.g.例如:看到红色,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而蓝色则觉得时间过的慢; 快餐店的红色调会让人有急促感,不会停留很长时间,且有让人兴奋以促进食欲的感觉。色彩的重量:e.g.为什么保险柜一般都是黑色而不是白色呢,因为黑色比白色看上去重1.8倍,在这种“心理重量”的加持下会增加防盗意识哦。色彩的温度:色彩分冷色与暖色e.g. 曾经有专家在一组实验中,邀请同一群人,走进室温26度的两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的墙面是红色的,另一间是蓝色。这群人在红色房间里,呆久了都感到比较兴奋,有的人甚至感觉要流汗。而在蓝色房间里,他们就不像之前那么热情,久了还觉得有点冷。色彩的大小:e.g.走在路上的你应该发现了冬天女生都爱穿黑***吧~ 那是因为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作用。 膨胀色(红色 白色 ***等)能让事物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加大,而收缩色(蓝色 黑色 绿色等)能让事物看起来比实际上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禁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禁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