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家庭教育对奖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家庭教育对奖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考试过后,孩子的成绩好坏,怎么奖惩?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这个问题避免不了,也逃脱不掉。那么,当有一天,这个问题切切实实的摆在你面前时,你们怎么 面对,孩子又怎么过这一关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一、 孩子考的不理想的。平 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孩子学习不太上心,再加上性格比较暴躁,一看到孩子的期中或期末试卷,分数较低,立刻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取更为恶劣的“男子单打"或“女子单打”,直到孩子吓得躲到角落里,瑟瑟发抖,毫无招架之力,此时此刻,方解我们家长心头的怒火。其然,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相信“不打不成材”的理念,把惩罚等同于体罚,把体罚等同于大打出手。过分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的错误演变为心理上的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一个被夸奖和奖励太多的孩子,慢慢的在他(她) 的身上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比如: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善于合作、耐挫性低,心理素质差、不懂得欣赏别人、嫉妒、埋怨身边的人等等。1所以,我们提倡对孩子既要奖励,又不要忽视了惩罚。这样才是合理的教育。为什么呢?奖励和惩罚并不矛盾,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赏识孩子,不等于不能够批评和惩罚,更不等于只有表扬和夸奖。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为- -棵正在成长的小树,那么奖励就相当于培土、浇水、施肥;惩罚就相当于修枝、除蘖、除虫。
三、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除了父母,社会上不会有人一味地去赏识你的孩子,不会一味迁就你的孩子,相反,社会往往是充满一定的残酷性的。一个在宠爱中场大的孩子,适应不了这个社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现实中不时有好多孩子一遇到不顺、挫折等就认为生活是残酷的,就出走,就去***,这样的例子还少么?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四、一种教育手段是否科学合理,首先就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的秘诀真爱,只要我们对孩子是真爱,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都要接受。
所以,我们的家长,大可不必对其中“惩戒”之类的字眼过度敏感,就反感。实际上,只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结合在一 起,家庭教育才谈得上完整,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在家里,针对孩子的各方面表现适当的设置奖惩是家庭内部规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单单根据考试成绩设置奖惩,可能暂时会有效果,也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动机,长此以往,不一定能真正促进或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先问问孩子有什么愿望,他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去哪里玩。
然后根据不同的成绩设置不同的奖项,让他知道考多少名大概能得到什么。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兑现,说到做到,不能忽悠孩子。
因为你觉得是小事他觉得就是大事。就像古代有个妈妈为了哄孩子不哭骗他说要杀猪给他吃,然后小孩不哭他就不杀了。
但是小孩的父亲回家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二话不说就把猪杀了,虽然当时一头猪也是很大的一笔资产,但是获取孩子的信任还是很重要的。
只有他信任你,才会好好的跟你沟通,很多孩子叛逆就是因为不信任父母,肯定是父母的一些承诺没有做到,感觉被骗的多了,就产生了不信任。
设立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商讨。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习成绩,这一点和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大人和小孩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从知、情、意、行4个方面来和孩子一起共同设定奖励和惩罚。
首先,要知道设立奖励和惩罚的目标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提升学习成绩。
其次,从情感上要相互支持,设定好了计划和任务,一定要相互加油和打气,从情感上帮助孩子很好的实施***。
然后,父母要以身作则,要运用坚强的意志贯彻执行,奖励和惩罚机制。
最后,是落实到行动,奖励和惩罚必须有一些突发状况的出现,可以增大奖励或减弱惩罚,但是必须要执行,这是原则和底线。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大原则,具体的方法,可以尝试做转盘奖励,积攒代币,抽奖箱抽奖等等,方法是有很多的同时每个家庭适合的是不一样的,可以一点一点摸索,孩子们有很多垫子也可以向他们询问的。
祝你们成功,祝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获奖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家庭教育对奖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家庭教育对奖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