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往我们指导幼儿美术活动都没有重视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环节,总是千篇一律地***用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
其一是设定绘画的总体框架,过多强调用什么线画,怎样涂色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我们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就是所谓的“框架式”。
其二是过分强调幼儿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得很少,也就是通常入园后及离园前所开展的自选美术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涂鸦式”。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崖底中心校 柴芳 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会用稚嫩的手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无论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充满自然美的流露。这种自发的作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生活的体验有增无减。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感受与欣赏目标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教育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作品。教育建议: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目标
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教育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教育建议: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能够培养小朋友的想像力、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能够小朋友锻炼身体、启迪智慧,增强自信。相信艺术之花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