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批评-儿童心理学批评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批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批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华生的教育理论?
  2.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批评,他就受不了,一蹶不振?
  3. 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沉默不语和流眼泪,我的教育方法错了吗?

华生教育理论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替代另一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儿童心理学批评-儿童心理学批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现在的孩子,一批评,他就受不了,一蹶不振?

這個問題問出了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聲。

90年代以來,中國受西方歐美國家影響較大,在教育方式上推崇賞識教育,結果是不切合實際的西顰東效,水土不服。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現在呢?一旦出現孩子因為老師批評被捅到網絡,如臨大敵,學校處罰,***調查,家長憤慨,輿論聲討。使得老師不敢,管,不想管,管不得。家長呢,不捨管,不會管,管教之本在師不好。

儿童心理学批评-儿童心理学批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嗚呼哀哉。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韓愈在《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禮記·學記》云:“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重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不敬重老師,損失的恰恰是大國小家的利益。

作為老師,我的建議:在校園內教室裡,要首先教會孩子通曉知書達禮,明辨世俗好惡,區分事理曲直,注重言行舉止。也就是傳導,而非只是講解知識點和技能。

儿童心理学批评-儿童心理学批评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明確師生行為界限,哪些可為,哪些不為。對孩子們不正確的做法,既可以以點帶面蜻蜓點水的點評,也可以和風細雨如沐春風的引導,還可以暴風驟雨劈頭蓋臉的懲戒。考驗的是老師的教導功底,師生關係,避免情緒過激,簡單粗暴,走進孩子心裡,做一名受之無愧的良師益友。



最後,家庭,學校,媒體,主管部門,社會各界要尊重教學規律,營造正確的觀念,不要因噎廢食,貽誤孩子的成長發展。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考虑考虑。第一、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跟以前不同,心智发育也比以前的同龄人成熟如果总是把孩子当“孩子”,认为孩子啥也不懂,语言片面、武断,沟通上一定会有不对等的情况出现,孩子会很难接受的。

第二、现在家长宝贝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历练,把孩子体验挫折的经历和权力剥夺了。就像种植物,在悬崖峭壁上经年被狂风暴雨考验的植物,一定比温室里的花朵更坚强,更有耐力。最典型的就是“追着孩子喂饭,一口也不拉下,不能饿一口饭”“孩子撞桌子,打桌子说桌子坏”“比赛失利了就帮着孩子撒气说再也不学”之类。

第三、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耐挫力的不足,折射出的是家长心理的脆弱。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当孩子的保护伞,孩子总有独立挡风雨的时候,因此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也要能适当狠心。

因此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也值得考量:

从个人的经验看来,以下是个人建议

1.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语气上充分尊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最好用实际实例给孩子做例子,引发孩子自己反思

2.就事论事不要牵扯其他,特别是不要对孩子的品德、个性等进行评价、下定论,如“你就是这样不听话!”之类的话,伤孩子还适得其反。

3.批评之前先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处境的理解。比如“我知道你现在不开心”或者“你看起来很难受,怎么啦?说给妈妈听听,说不定我能帮助你。”

4.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被惹火了,就需要反思是不是跟孩子的规则制定没有到位,或者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树立威信。比如没有做到说一不二,先说好后不乱,让孩子有机可乘,养成了纵容的习惯

个人一点浅见,见笑。

用最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家长惯的。什么时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突然上学了不随着他的性子来了,当然受不了。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就是独生子女,然后父母结婚了还是独生子女,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共6个人来宠一个孩子不宠出点小脾气是不可能的。尤其老话说的隔代亲,老人们更亲孩子,啥都由着孩子。我是深有体会,我家就两孩子,之前家里父母给看着,啥都由着孩子变得很霸道,还好我们俩及时发现,把孩子一些臭脾气扼杀在摇篮了。但是还是有些脾气没有扼杀掉,比如和我父母在家,做了坏事就不叫他爷爷奶奶告诉我们。还威胁告诉我们的话他就生气了。。。。。。孩子教育是个慢活。我家老大就没有老二那么淘,因为老大我们自己带出来的,说东不会西,当然也有小脾气但是可以商量的,沟通好了也就不闹腾了。但是老二就没有老大那么好沟通。自己老有主意了。按照老一辈说的棍棒下出孝子,还是有道理的。我家老大之前也不听话,揍多了也就听话了。现在老二就不舍得揍,所以毛病不少。各自家的孩子自己知道孩子什么性格,因人而异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之前看了一个俄罗斯的孩子,在广州和父母居住,他父母很早就在广州生活了,那孩子6岁的学习强度都赶上高三要高考时候的学习强度了。但是孩子还乐意学。那孩子还被电视台***访过。是“神童”,这就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是我还在肯定做不到。他家那套方法不是随便一人拿来就可以***的。回到之前说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孩子受不了批评,作为父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批评方式有问题,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鼓励优点,让孩子不知道正确的该坚持并发扬,错误的应该改正。二是批评的时机不对,孩子犯了错,父母不分析原因,不站在孩子立场去想问题,不知道该怎样改正就批评。孩子本来就懊恼,再批评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应该选择孩子取得进步甚至于有些骄傲的时候,适时的指出孩子的缺点,并教会他改正的方法。作为孩子,受不了批评也有自己的原因,部分孩子是自身缺点太多,父母发现不了亮点,批评多了就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逐步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部分孩子则相反,基本上没有缺点,父母太过于求全责备,小的过失也抓住不放,也会让孩子心理失衡。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会犯错,没有完人,但错就是错了,不会因为其他方面优秀就不是错。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多些宽容,不能一味的过高要求。只要孩子不是犯的原则性错误,就多些理解。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早犯错比晚犯错好,多些跌倒会让孩子以后的路走的更平稳。批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批评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无限放大。不能因为犯错了就否定孩子的成绩,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用积极的心态,多些正能量去引导孩子。如此用心,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优秀的父母,如果自身不够优秀,不够自律,你拿什么去教育好孩子。

有时候,"一批评孩子,他就表现出受不了,一蹶不振的现象"并不是因为受到了批评,而是他无法接受被批评的方式。

到底是孩子对外在的环境太过敏感听不进批评?还是我们的批评方式有问题呢?我们可以随时自检自测一下。

批评的时间,不能选择一些事情正在进行时。

例如,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或者是他在认真做事情的时候。因为吃饭、睡觉、做事情的时候,他本来是处在放松、享受,或者专注的精神状态,这时候的批评,就会[_a***_]他的投入状态,他会很不高兴,这时候的批评本身就是被抵抗的。

有一些场合中也是不可以批评他的,这时候的批评不仅无效,还会遭到他的不满。

例如,在小伙伴或者是有很多熟人面前,是不应该批评孩子的,这会令他觉得面上无光。倔强的孩子在这些场合受到批评,会极力反抗;软弱一点的孩子在这些场合受到批评,会觉得自己遭受了大家的嘲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批评的场合不对,无论怎么算都是不合适的。

你别看孩子小,觉得吼他两句,或者是粗暴的说两句就能让他迫于压力改正错误了。这么做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孩子心里是不服气的。我们批评他,不能大吼大叫,既不能带着发泄的情绪,更不能唠唠叨叨,不停的在她的耳朵旁边念,还不能直接对他不理不睬,一句话都不说。

批评的方式要适当,就是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当然我这里指的不是给他讲大道理,要试图用大道理说服孩子,有痴人说梦的嫌疑。

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总是沉默不语和流眼泪,我的教育方法错了吗?

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教育方法是错了。

孩子大人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时候都是在生气的状态下。你的语气语调已经和正常的时候不一样了。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做《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大致意思就是,你要平等的,对待孩子,蹲下来和他进行交流,这时候你会看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是不同的。

只有你蹲下来才会感觉到,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一种什么状况。

当你蹲下来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重心降低了,时间拉长了,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的心情平静了很多,也不像刚才那么生气了,也许就可以用一个平和的态度,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严厉的批评。

孩子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首先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和鼓励。

时候当你严厉批评他的,他已经开始怀疑爸是否爱他。

当你大声对他吼叫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这个问题错在哪里,只在意的是你的态度。

爸爸妈妈们,你们怎么想?欢迎留言讨论。

嗯,错了,大错而特错了。

如果发脾气有用的话,就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发了;如果贬损有用的话,孩子的学习早就不用你操心了;如果比较有用的话,孩子的成绩早就蒸蒸日上了。

我想请问这位家长,孩子的成绩是以分数论成败的话,那家长的成绩以什么论成败?多少分是满分家长?多少分是及格家长?

你把孩子的考卷在考试时间内答一遍,看看自己能打多少分?让孩子做监考老师,你和孩儿爸一人一份考一遍,看看能打多少分?

如果打不了满分,孩子打你一顿如何,感受一下吧,只不过是六年级的题,做为成年人考不到满分能说的过去吗?

建议80分以下不许吃饭,90分以下用失去理智的语言贬损、比较,100分以下找个棒子(毕竟孩子还小,力气不够),成吗?

毫不客气地说,你和孩儿爸即使现在脱胎换骨了,完全变成中国好父母了,可孩子已经接近12岁了,调整到好的学习状态已经很难了,更别说你们现在还是“管不住脾气,管不住嘴,甚至管不住手脚”的状态了,你们这么任性,孩子能从你们的身上学到啥优秀品质呢?

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好的习惯、好的状态、好的能力,这些“好的”来缘于哪儿?父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谆谆教诲、耐心引导,你们教会ta什么呀,一不如意***脾气?还是高高在上的恃强凌弱?

改吧,快改吧,再不改孩子就毁啦。

以上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批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批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