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心理-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是2012年4月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鹤琴。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心理之研究,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及儿童教育方法。
作者介绍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接受西方新教育思想濡染。回国后在“南高师”、东南大学任心理学教授。20世纪20年代初,基于对自己长子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和系统研究,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
自从儿童的权利和地位被认可之后,儿童的发展研究也广泛开展起来。由古至今,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实验、验证和总结,有关儿童的相关发展理论得到了基本的统一。
儿童认知理论的发展,皮亚杰功不可没
我们借鉴先辈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先进理论,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养与教。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发展一直是重点项目,只有根据科学合理的认知理论来教授,孩子的认知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和发挥。
儿童认知发展的首创者是皮亚杰。
让·皮亚杰(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首创者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儿童心理发展》法国心理学家瓦龙着。1925年以法文出版。该书共有3部分和1篇结论。
第1部分为“儿童期和这一时期的研究”,共3章。1.论儿童与成人。
第2部分为“儿童的活动与他的心理发展”,共4章。1.论动作与“效果”。2.论游戏。
3.论心理训练。4.论机能的交替。第3部分为“机能的水平阶段与类型”,共5章。
3.论运动的动作。4.论知识。5.论个性。结论为“儿童的相继年龄”。
儿童深度知觉是吉布森提出的。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知觉: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一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意爬过有悬崖特点的一边。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尚无定论。
到此,[_a***_]就是小编对于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