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 依恋-儿童心理学依恋的类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 依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 依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依恋型儿童特征?
  2. 儿童的依恋行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 依恋名词解释心理学?
  4. 婴幼儿依恋的四个阶段?

依恋型儿童特征?

依恋是孩子与特定个体之间(最稳定的抚养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绪联结。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恋的形成。

根据宝宝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宝宝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和混乱型四种依恋类型

儿童心理学 依恋-儿童心理学依恋的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的依恋行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心理学家最早通过陌生情境测试研究婴儿的依恋类型。他们发现,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安全型、不安全型-回避型、不安全型-矛盾型。

安全型:母亲在场时会安心地玩玩具,自由探索;母亲离开时会心烦意乱;母亲返回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能很快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回避型:母亲离去时并不明显的焦虑;母亲回来时,并不理睬或仅是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接受母亲安慰与接受陌生人安慰没差别。

儿童心理学 依恋-儿童心理学依恋的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矛盾型:即便母亲在场时,也会对探索行为和陌生人焦虑;会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时,会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又会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继续玩玩具。

儿童期的依恋类型与成人期的依恋类型具有中度相关。儿童期表现出的依恋特征,成年可能仍会显露出来。回避型依恋者在与别人亲密时会感觉不自在,他们注重自由,会潜意识地远离他人;矛盾型依恋者渴望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常常处在不确定中,担心恋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安全型依恋者能够安心依赖别人和让别人依赖自己,能畅通无阻地向恋人坦诚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也能耐心倾听并理解恋人的心情。

依恋名词解释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依恋是对特定的人持久的感情联系,从婴儿的角度看,与安全的需要有关,新生儿和婴幼儿早起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生存的本能让他们寻找保护者,依恋是他们天使的行为,为的是换气注意,使一个依恋兑现能够留在身边,在危险和不安全情境下提供保护作用。

儿童心理学 依恋-儿童心理学依恋的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幼儿依恋的四个阶段

婴幼儿依恋通常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这是由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的理论

预依恋阶段(出生至6周): 婴儿对任何照顾者都没有明显的偏好,但他们会通过哭声、视觉和嗅觉与照顾者建立初步的联系。

真正依恋阶段(6周至6-8个月): 婴儿开始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明显的依恋,通常是母亲。他们会追踪照顾者的动作,感到安全和安心,但仍然能够接受陌生人的亲近。

特定依恋阶段(6-8个月至18-24个月): 婴儿开始明确地对特定的照顾者表现出强烈依恋,通常是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他们可能出现分离焦虑,即当照顾者离开时会感到不安,但当照顾者返回时会感到安慰。

发展独立阶段(18-24个月以后):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开始独立,依恋变得更加稳定。他们能够与照顾者分离并探索世界,同时仍然依赖照顾者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这些依恋阶段对于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建立健康亲子关系和自信心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儿童依恋特定的依恋使婴儿追求接近某些特定的人。依恋不仅是一种广泛、强烈和富于生活色彩现象,而且关系到父母对儿童日后发展的作用。

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不仅提高婴儿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并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 依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 依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