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威廉-心理学 儿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威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威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近代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 disc理论是谁提出的?
  3. 冯特的理论内容?
  4. 手脑并用谁提出来的?
  5. 冯特的学生都有谁?

近代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为一门科学的建立需要经过实证,而心理现象能够用实验进行观察分析,也标志着心理学不再是哲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可以像其他科学一样进行研究的;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学前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部分。之后,更拓展到了研究人整个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威廉-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disc理论是谁提出的?

DISC这个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其基础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常人的情绪)。

冯特的理论内容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他认为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但是,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

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儿童心理学威廉-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的学科

手脑并用谁提出来的?

手脑并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

手脑并用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同时运用手和大脑进行思考和操作。

儿童心理学威廉-心理学 儿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威廉·詹姆斯认为,通过手的动作和大脑的思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学习的效果。

手脑并用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增强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身体智力的协调发展。

手脑并用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手工制作、拼图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职业教育中,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中,手脑并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总之,手脑并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通过手的动作和大脑的思维相结合,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协调发展。

冯特的学生都有谁?

冯特的学生都有雨果·芒斯特伯格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出生于德国东部但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木材商,母亲艺术家,还有三个兄弟。芒斯特伯格童年生活幸福无忧,在轻松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氛围影响下,他对写作、大提琴、考古、希腊语和***语都具有浓厚兴趣。不幸的是,在他不满20岁时,父母双亡,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

心理学的鼻祖,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冯特的学生(徒弟)有卡特尔、查尔斯·斯皮尔曼、雨果·芒斯特伯格等。

雨果·孟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 孟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也是美国心理学界中因政治***引起争议的人物之一

根据美国哲学家萨哈基恩的统计,在冯特的学生中,有德国人(包括奥地利人)136名,美国人14名,东欧人13名,英国人10名,波兰人6名,俄罗斯人3名,丹麦人2名,[_a***_]人2名。其中34人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知名人物,如美国的霍尔、卡特尔、安吉尔、闵斯特伯格、贾德,英国的铁钦纳,德国的克勒佩林、屈尔佩、马尔比、莫伊曼,丹麦的朗格、勒曼,俄国的别赫切列夫,日本的松本亦太郎。这些人在回国后,纷纷在本国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心理学研究,使各国纷纷走上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威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威廉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