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派-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既有关系又有联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2. 如果说心理学可分为三大流派,你更倾向于哪派,为什么?
  3. 比较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都有哪些推荐?

什么是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如果说心理学可分为三大流派,你更倾向于哪派,为什么?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大学读的是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有罗杰斯。

儿童心理学派-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既有关系又有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精神分析里面讲到一个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追求的是快乐原则,自我追求的是现实原则,超我追求的是道德原则。如何追去快乐,和现实相互平衡,又能从道德上获得满足感,这是我对精神分析流派很感兴趣的点。

人本主义相对来说主要是以人为本。以来访者中心,充分让来访者感受到那种呵护和关心,内心能够产生信任感,从而获得积极能量改变自己

行为主义。通过改变人的行为从而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模式,从而去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这是我很喜欢的。因为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可以很快速的让来访者感受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心理学派-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既有关系又有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说:一个来访者有人际关系问题,怕和别人说话。这时候来访者可以鼓励他,或者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与一个陌生人说话交流10分钟。然后交流结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时候来访者会觉得效果特别好,自己的内心很通畅,这样就两次、三次、多次的训练,从而解决了来访者的交际问题。

所以行为主义会更偏重于实际操作,这也是我倾向于行为主义流派的一个重大原因。

我不倾向哪个派。根本问题都在解决问题。能抓到老鼠都是好猫。为什么要去区分而有门派之分呢?

儿童心理学派-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理论既有关系又有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是一个系统,结合身心灵。心理学关注在心理层面,而一个人健康发展,是身体、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咨询。

好比一头大象,每个门派每个学科都是一个象腿,而我们这群盲人硬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相,未免有点瞎。

未来系统咨询会替代心理咨询吧。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个流派

我更倾向于精神分析学派 原因:

1.他是去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自然的一面,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还有去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去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个人是认为内在的行为是受潜意识所支配,去人了解过去。每个人会小时候都会有害怕的一两段技艺挥之不去。

谢谢邀请,不过我没有说喜欢只是个人有个人见解罢了。

目前最主流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动力学(精神分析)、c***认知行为、家庭治疗、人本主义,我本人更偏向动力学。精神分析要求每个咨询师不能再来访者面前透漏太多自己的信息,也不能给来访者做过多的判断。

动力学这几年在国内风风火火,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喜爱者为之着迷,这其中免不了某心理学网红的推广作用。(具体不点名了,我只是个小白。)

网络上很少人谈论到精分深入的概念,某些心理大家也言之甚少,我想我是能理解的。

一、精神分析的概念体系概念名词很容易让人误会,“***嫉妒”、“***焦虑”在我早年刚接触精分的时候,本人也是闻之色变,这么***直接的概念词句直接拿出来讲真的不是疯魔邪教之道吗?

要理解这一流派的知识,我们不能带着偏见跟概念太复杂深入的想法,应该打开感受用心去体会。

谈***嫉妒跟***焦虑之前,我们应该先讲力比多(libido)跟攻击性。力比多既,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一且能让我们赶到舒服的***,不是生殖意义上的***,而是口欲、排泄欲、触摸欲等构成的欲望体系。

攻击性则是侵犯他人、带有破坏性的一种能量,生活中的强迫症、喜欢控制的人,其实都是在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的另一种释放形式则是赚很多钱、成就一番事业、在某领域获得成功。

***嫉妒讲的是女性俄狄浦斯时期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刚出生下来都有全能感,而女性在某段时期发现自己没有石祖(幻想层面),感到缺失,痛苦迫切地想要重获那种能量。

***焦虑指男性在幻想快乐的时候,同时也会害怕惩罚。

***嫉妒这一节,甚至很多女性咨询师都无法接受这个[_a***_],但我们需要知道,精分里的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能量与欲望驱动力的搭建,我们在讲***嫉妒的时候其实是在讲缺失,而俄狄浦斯情结实际上是在讲不同与相似,我们因为不同而恐惧,又因为不同深深吸引,相似是我们亲近,但同时又带来了无止休的攀比跟竞争。

感谢邀请。

心理学三大流派之说从上大学开始就被老师灌输,但犹豫老师们的喜好不同,我们接受到的各个流派时的感觉就有所不同。

这就和先入为主又关了。作为一个小白,完全不知道心理学是啥的情况下选了这么一个专业,自然对它抱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恰巧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实践派,他们就像写出了《一个婴儿的传略》的达尔文,开创了儿童心理学之父普莱尔,认知发生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等伟大的心理学家一样把自己的孩子作为实践对象,跟我们讲他们与孩子的相处,孩子的成长过程。在这过程中,贯穿了三大流派的理论和应用。

当然,他们是有倾向的,比如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是他们必讲的那个人。关于性,关系阴暗庞大的潜意识,关于本我,自我,超我,关于恋父恋母还有关于催眠,自由联想这些都让我这个小白越来越对精神分析沉迷。更令人沉迷的是,在了解他的过程中会惊讶的发展,自己的成长过程用他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应该和进入传销组织类似吧。

好在他有反对者,还是自己的学生。这让沉迷其中的我认识到他的局限。但尽管他的学生在反对他,可是又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他的伟大。

精神分析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够揭露人格最早期形成的因素,虽然弗洛伊德本人突出了生物性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但这也让很多研究者认识到早期经验对人格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到这一点的我,开始回忆自己的早期重大***,并逐渐分析这些时间对自己现在造成的影像,然后就没了,精神分析告诉我分析明白了,问题也就解决大半了,之后要怎么解决啊,不知道。

所以现在我又迷恋上了认知行为心理学,它告诉我原因是重要的但***发生了我们不能停留在分析***本身,而要关注当时的自动思维,***设甚至核心信念。然后,逐步的通过行为实验方法验证信念,***设自动思维的准确性,现实性,最后完善自己。

当然,人本主义的理论观点也是很现实的,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价值中立,对待来访者要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热情,真诚,尊重等等。这些是身为咨询师要习得的重要品质。

比较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都有哪些推荐

先弱弱地说一句,国内一些专家写的儿童心理学的书(或者我看的比较多的育儿书),并不会推荐给别人。因为这些专家,大概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自己比较成功地养育了子女,积累了一些个体化的经验,以为这些就具有普遍的价值,推销给尚有困惑父母。他们的育儿实践可能并无理论依据,个体化的方法、对策等并不具备可推广性。

2、科班出身的作者,但是也提不出什么新鲜的见解,仅停留在案例解读的水平,这些案例,可能有些能缓解父母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是有些未来的燃眉之急却不在能解决之列。也就是说,他们只提供了解决之“术”,却未能提供解决之“道”。

3、直接抄袭国外某经典发展心理学的段落,配合上案例,再加上自己的解读,就出了一本书。当然不论抄袭与否,这些书至少基于对经典理论的阐释和利用,尚有一点价值和参考性。

如果想读儿童心理学方面,建议直接读翻译过来的国外经典书籍。其实很多育儿书同时也是非常棒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比如《全脑教养法》等,不过这里为了切题就不过多展开了。

一本是《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这是一本美国广受欢迎的经典教材,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重要研究(非常有意思),并着重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目前已经出到第八版,可以为很多父母答疑解惑,不过这本书***用论文体的方式撰写,虽然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但有些部分稍显枯燥。

第二本《儿童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本书浅显易读,很多章节跟《发展心理学》有所重合,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相对于前者,更像是一本知识普及书,有精力的建议两者都买,看不懂前者的时候,看看后者,精力充沛的家长,建议把第一本书读完,你一定会觉得收获颇丰。

学习儿童心理学应该读哪些书?

一、《婴儿与母亲

提到儿童心理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温尼科特。

他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他写的这本《婴儿与母亲》非常适合新手妈妈作为入门级书目来阅读

二、《儿童的人格教育

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各种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你这可是绕了太大的远路。

第一,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症状在孩子,病因在环境。所以要从环境着手,最好是咨询一下家庭教育或者心理咨询师。

第二,就像孩子感冒了,您需要去医院看病,而不是学习感冒的原理。所以你目前的重中之重不是自学儿童心理学,而是先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孩子的“病因”。

第三,孩子的行为背后,是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压力的大小,与成绩无关。没有规律说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压力大。压力大是孩子的期待,与现实的差距过大造成。而孩子的期待,又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第四,捶自己的头,一方面是缓解内心的冲突,但也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有的孩子通过自我惩罚来逃避家人的惩罚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想要系统的学习儿童心理学可以从基础理论课开始,对应的书籍有: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统计与测量、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些都是基础的理论书籍。

想更深层次的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可以读一些专业化的书籍: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情绪管理、儿童行为问题与矫治,游戏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儿童绘画心理学等。

三、还有一些***阅读的书:为人父母、父母高效能训练、正面管教、创造力、游戏通论、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孩子:挑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