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走进儿童心理学-走进儿童心理学社区活动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走进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走进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想看看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2.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吗?
  3. 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和孩子良好的沟通?

想看看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有什么推荐的吗?

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推荐一下我最近看过的几本。

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在没有接触本书之前,一些专家的“延迟满足法”、“哭声免疫法”、“定时定点喂养法”等觉得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看了这本书,明白了这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教育方法会造成一些严重后果,会让孩子的心理严重受损,为以后的心理问题埋下隐患。

走进儿童心理学-走进儿童心理学社区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孩子的情感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回流向外界。

本书让父母放下评判,全然看见孩子,爱孩子。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爱的流动如此之美,孩子必将获取丰盛的人生!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

走进儿童心理学-走进儿童心理学社区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章可寻。

1岁的孩子成长很快,却无法沟通,我们要如何应对?2岁时到了“可怕的2岁”,凡事和你对着干,要怎么度过这个时期?3岁时有点叛逆,该严格管教吗?4岁喜欢一切新鲜事物,好多能力得到很***展;5岁的自制能力有了很大提升;6岁是孩子与父母分离的起点;7岁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8岁愿意接受挑战;9岁独立意识更强;10-12岁想要承认的自由;13-14岁精神压力大,渴望独立。

从1岁到14岁,这套书教会我们爱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

走进儿童心理学-走进儿童心理学社区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关儿童心理的研究和发现堪称引人入胜,只要静得下心、读的进去,一定会有获益,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还能帮助我们认识长大的自己,明白不同的人为什么会不一样……

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很多,坦率地说科普性质的书少有水准很高的,虽然貌似比较容易读,但是常常令人一知半解甚或以偏概全。所以我很是推荐读一读经典的教科书,相比较而言引进版的会更成熟一些,而且大多都是专家翻译,绝对可以信赖。

先读一本《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比较好的选择,会令你了解儿童心理的整体概貌,之后如果发现自己有专门的兴趣则可以进一步再去读更细的分类著作,比如认知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有不同的版本,我本人至少读过七个不同的版本,经验是选择再版次数多的,久经考验的著作不仅经得起推敲而且与时俱进,对吧?

请原谅没有推荐具体的哪一本,这样没有广告嫌疑哈,但请不必担心因为各个版本的内容有相当的重叠,初学者可以通过试读找一本适合自己口味和风格的。

(图片源自本人藏书)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想看的幼儿心理方面的书,是一般了解,还是想看比较专业的幼儿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因此,我从两个方面给你推荐基本幼儿心理方面的书。

第一,是比较大众的幼儿心理方面的书;一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美国人写的《你一生的故事:走近发展心理学》,这是一本比较全面介绍人一生心理发展的简明生动的发展心理学入门读物,其中有专门写幼儿身体和认知、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两章,可以作为你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读物;二是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千亲子”丛书中的,英国人写的《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两本书,这是英国知名儿童研究机构塔维斯托克中心精心为父母提供的关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知识的大众读物,非常适合父母阅读

第二,是比较专业的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一是有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雪编著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全面介绍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矫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_a***_]知识和方法;二是由上海出版社出版、英国知名儿童研究和培训机构塔维斯托克中心编著的《幼儿观察婴儿观察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此书可以说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理解幼儿心理世界、认识幼儿行为的经典之作;本书的特点是通过大量案例来解答幼儿的心理活动

谢谢邀请,

1,儿童心理学:0~8岁儿童的成长(原书第6版) (科罗拉多大学幼教专家唐娜.威特默领衔著作; 给父母和早期教育研究者的最好建议)

2,《婴儿的心理世界》

3,***幼儿心理世界:给幼儿教师家长的心理学建议(一本可读性和实用性俱佳的幼儿心理学著作)

4,实验儿童心理学:揭开儿童心理与行为之谜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吗?

确实是这样,有句话说的好,日久生情,可见经常在在一起的人比长时间不见的人关系更好!

第一,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跟谁在一起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就学到了你的很多东西,你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了自然和你最亲。

第二,依赖你作用

孩子和自己久了,慢慢的习惯很多东西都会依赖你,自己不会的也会第一个问的就是你,在他的心里,你就是最可信任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和你说,这也是孩子跟谁就和谁亲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岁或者五岁之前应该是这样,看小孩的态度就知道哪个带孩子最多,三岁之后,这点越来越淡化,小孩会根据喜好来选择亲密程度,对父母那是天然的依恋,哪怕带的没有奶奶多,孩子也是会更喜欢爸爸妈妈。我姐姐的小孩两岁之前是我妈妈带,后面自己奶奶带了四年,但是她现在更喜欢我妈妈和我,并不喜欢奶奶,其实奶奶带的最多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大多数小孩儿是这样。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家小孩儿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唱的歌都是世上只有奶奶好。每天粘着奶奶给他讲故事。我下班回来基本上不理睬我。有时候我心里会有点儿失落。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家长要学会跟他一起玩。有和孩子有共同的爱好。和他一起探讨问题。这样他也慢慢的跟妈妈亲了。我也奉劝各位家长,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每一段成长过程


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跟谁带就跟谁亲,但我这有一个不同的案例。

我家孩子从出生开始,每天除了我带,就是奶奶,尤其我产***结束以后,白天都是奶奶带,晚上回家我带,现在孩子两岁,所有的亲人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奶奶,不算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姥爷任何一个在身边,她都不找她奶奶,以前我们认为是孩子小,长大一点就好了,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我也曾经很好奇这个问题,到底奶奶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孩子不喜欢的,慢慢的我发现,孩子虽然小不懂得表达,但是他对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人有个明确的标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气味:

小孩子天生对气味很敏感,就像刚出生时,他虽然认不得谁是妈妈,但是他非常清楚妈妈身上的气味,就像我女儿刚出生时,晚上哭闹的厉害,但只要抱到我身边,就会停止哭闹。所以,如果抱他的人身体上的味道他不喜欢,她就不愿意和这个人在一起。

2.声音: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有些人说话声音很柔和很好听,你就会比较喜欢和她交谈,如果相反说话大声、刺耳,自然敬而远之。像我婆婆就是属于声音很尖锐的那种,在孩子面前想怎么说怎么说,即使孩子睡觉了她也不会放低声音,孩子自然不喜欢。

3.抱着舒不舒服:

抱孩子的姿势很重要,如果抱着舒服,他必然喜欢让这个人多抱抱。

4.玩的方式

我的儿子打小由外婆带大,由于外婆一家投入全力,儿子自来和外婆亲。家里养个小猫小狗的,谁对它好,谁跟它们接触最多,这些有生命动物就会跟谁亲切,何况是人类呢。一般来说,除去特别的因素,小孩子谁带就跟谁亲,是合乎情理的。

孩子进入青春期,如何和孩子良好的沟通?

青春期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许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都会变得很焦虑、敏感。作为父母应当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适当的做做心理疏导。这样做能让彼此之间的交流畅通,孩子也会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活力。

1、善于观察,深入了解

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有不愿意去上学、沉溺于游戏的问题,这时候作为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强行逼迫他去上学,一味地批评、责骂、训斥、惩罚他。而要用关心的口吻、温和的态度同他交流,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耐心地探寻他不愿意去上学的真正原因,让他能够敞开心扉同你交流。只要你深入地去了解他,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与他交流,而是给予适当的理解、恰当的心理疏导,那样你们之间的交流就可以更顺畅。

2、直面问题,给与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变得越来越不再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和父母的沟通也少了,即使在学习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也总是不好意思向父母诉说,而长期以往下去极易情绪化,出现暴躁、敏感、易怒等情况。

就如前面提到的,你如果在了解了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真相后,对孩子说:“孩子,不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爸妈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这样一来,孩子就敢于、也愿意同父母沟通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在遇到问题时也有人和他一起面对了。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巧妙的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将父母当做自己的“朋友”,这样你们在沟通起来就不会感觉到累了。

END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走进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走进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