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例子-儿童心理学例子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例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例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皮亚杰的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意思区别,最好举个例子,简洁明了?
  2. 经常打孩子的爸爸是什么心理?
  3.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会有哪些缺陷吗?
  4. 心理学家说,小时候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小孩,长大后都会有自卑感,是这样的吗?
  5. 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该如何教育?

皮亚杰的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意思区别,最好举个例子,简洁明了?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意思区别

1、概念不同

儿童心理学例子-儿童心理学例子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图式: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的行为思维模式

例如:骑自行车就是一种行为图式。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

儿童心理学例子-儿童心理学例子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学会骑车以后,再学怎么左拐弯,怎么右拐弯,去适应不同路况。

(3)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慢,于是换了辆摩托。

儿童心理学例子-儿童心理学例子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它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不平衡,就会想办法来调整自己以重新达到平衡。

例如: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实在麻烦,怎么办?正好手边有摩托,重新学习一下怎么使用,就可以重新上路了。这就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经常打孩子爸爸什么心理?

这种人是心理疾病,或者是心里阴暗,以打孩子欺负孩子为乐。

苏州大学图书馆老师黄源至今赖账不还。我被砍被关被残害被毁一生。导致自己的人生很惨很悲苦。但是,我却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我做到了从来没有打骂过自己的孩子。

心里苦,我就去寻找黄源或者去爬山。

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黄源并终结此事。

1.代际传递

对孩子实施家暴,如,打骂孩子,将会产生代际传递的后果,因此,经常打孩子的爸爸小时候可能也遭受到父亲如此的对待。

2.不正确的养育观念

这类爸爸可能过度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研究表明,这种粗暴养育将会导致孩子产生诸多问题,如叛逆,胆怯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养育观念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合理适当,它并不是一味地打骂孩子,如我们所熟知的“虎妈”,其女儿成长地非常健康优秀,她的养育方式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对女儿严苛至极,而是宽严适当,把握尺度。

3.缺乏沟通交流

遇到“熊孩子”确实挺让家长操心的,但是,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孩子更加叛逆或胆怯,需要及时且有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4.情绪管理能力较差

1. 爸爸自己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差,不爱思考。没有办法应对孩子,就动手打。

2. 爸爸自己从心理上来讲,还是个孩子。但凡心智成熟、有智慧男人,是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说句不好听的,只有孩子跟孩子打架,成人跟成人打架。一个成人,去打一个孩子的,那只能说明,他也是个孩子。成人是用脑子解决问题的。

3. 窝里横、情绪管理能力差。有很多爸爸是窝里横,把最好的一面都给人外人,自己又不会管理情绪,就能只把火发在弱小的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反抗。

4. 教育方式的传承。爸爸自己从小,也是被这样打大的。心里积压了很多负面的情绪。遇到类似的情景,潜意识的愤怒,就无意识的表现出来了。

5. 教育观念的守旧,可能这位爸爸是很崇尚“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观念。

如果是平时孩子太调皮,那爸爸偶尔要管教下,是有必要的,适当打几下,让孩子知道错,当然最好用沟通的方式,跟孩子好好聊天最好,这样对小孩的身心健康都好,这钟情是希望孩子能懂事点的心理,也是希望小孩以后能够更坚强。

如果经常打小孩,那爸爸的这种做法就不对了,小孩小的时候要用沟通的方式去教育,而不打,这样对小的身心健康都不好,会给孩子造成阴影,这类型的爸爸首先不会教育小孩,自私心理,而且不懂的教育孩子,只要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小孩都是顽皮的,没有一个小孩不顽皮的,需要父母去学习怎么教育好小孩,如果父母不去学习怎么教育,以为的通过打,去教育,会给小孩以后造成不好的的影响

最后一点,父母在外面工作是很不容易的,压力非常大,常常心情烦躁,但回到家就应该做好父亲的职责。

诚邀!

作为当事人来讲,发生挨打的情况是非常频繁的,基本上三天一小打,七天一毒打。当然,我是被挨打的那个。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父亲是建筑工人,在那种环境上班的人都是比较粗鲁,性格比较急,可能工作会做的好(感谢养育我长大),可是教育方面可能比较欠缺。

举个例子:我现在还记得我小学借了同学的一个游戏机,还没来得及玩,放在书包里,回家父亲检查书包被搜到,把游戏机摔烂还毒打一顿,小学时从来没有买过玩具,可能是因为环境原因,缺少童真,比一般的孩子早熟一点。这种类似的事经常发生……

长大后,我偶尔提起小时候的事,问父亲因为什么原因打我?往往他是回答不出来,因为这可能是他的教育方式,但成年后我试着跟他沟通教育方面的问题,或许老一辈思想比较顽固(冥顽不灵😂)他始终站在他的角度觉得没错。

以上是我经历的,那么如果你也一样,你可以有以下几点办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或者改变遭遇。

1.幼年阶段建议犯了什么错,一定要勇于承认,如果你害怕可以跟母亲讲,女人先天性比较温柔疼爱子女,处理方式比较稳妥。同时家长如果发现小孩犯错不承认或者欺骗,一定不要先打孩子,得使用方法让他说出犯错的地方,并语言上的教导,适当的加上严厉的批评。

2.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寻找爷爷奶奶之类的长辈,隔代亲往往是大部分想象不到的感情,但是奉劝各位,不要拿这个当[_a***_]伞。

3.小朋友可以以画画写字之类的说出犯错的事,换种小孩世界的表达方式,可能能上家长很容易地接受与冷静跟处理事情。

4.最后的说一点,打小孩始终不对的,会对他童年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教育环境往往会决定小孩一辈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健康。没有天生的坏小孩,只是生活环境差异导致之后的结果。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会有哪些缺陷吗?

这是一种来自社会的偏见,认为单亲家庭是残缺的、悲哀的。其实目前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偏见才是最悲哀的。单亲家庭受到的伤害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的。为什么这么说,就举我自身来说。我是个单亲妈妈,但是离婚后我过得更加快乐,离婚后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我乐观、自信、独立、有经济能力,离婚后,我的孩子免于在充满争端和硝烟的家庭中成长,你觉得这离婚、这单亲这是幸还是不幸?就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这是***的,处于和谐的单亲家庭总比勉强维持的完整家庭要强。但是单亲带来的伤害还是有的,那种伤害就是来自社会,来自人们的目光。其实我娘两过得挺好的,单亲只是家庭的组合形式不同而已,关你们什么事?都说单亲的孩子问题多,但是处于暴力、争吵不断的家庭你认为问题就会少?最完美的家庭就是父母相爱,可是要是父母不爱了,勉强维持婚姻让孩子***着你们争来吵去扔碗摔碟子的,孩子的心理就会健康成长吗?缺少爱呀,破碎的家庭很难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爱,让孩子很难有安全感.....他们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攻击他,严重的还有自闭症!性格一般都很内向,而且很有怪癖,他觉得自己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有一些还会有很大的妒忌心

这个还是看家长性格的,如果家长是那种开朗乐观又坚强的性格,孩子大多是不会受到阴影的,而且孩子也会很优秀。如果家长把大人的恩怨时刻放在心里,走不出阴影,那孩子就会多少受到一些影响。所以,大人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把孩子放在首位,就算分开,也要给孩子一份完整的家庭温暖,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肯定是不倡导为了孩子,两个大人委委屈屈过一生,但是也坚决反对,为了自己幸福,置孩子的快乐成长于不顾。人生难得两双法,不负孩子不负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老师,汉惠心理工作室负责人。

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有可能心理比较健康。父母双全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也有可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对孩子来说,孩子最需要的是父爱母爱。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如果父母在离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离婚,并且双方不互相诋毁对方,那么这个孩子仍然有父爱和母爱,这个孩子心中就有很多爱。但是如果父母离婚之后,互相诋毁对方。会让这个孩子越来越恨父母,父母在他的心中越来越远。并且会影响这个孩子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看法,孩子长大之后,有可能害怕走进亲密关系,害怕和别人组建家庭。这就是父母互相诋毁对方给孩子留下的阴影。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因此而造成的。

所以如果父母没有离婚,在一起生活,但是彼此天天吵架打架,或者是冷战,冷漠,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更大。孩子由此学习了,原来婚姻就是这样的模样。因为孩子对婚姻的看法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婚姻而得到的。孩子没有机会去观察到别人家庭里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孩子长大之后,即便能走入婚姻,走入亲密关系,组建家庭,有可能会重复父母的这种模式。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另外的一个影响就是,即便婚姻不幸福,吵架打架,冷漠冷战也要把婚姻继续下去,不能离婚。所以有可能孩子长大后婚姻不幸福,也不离婚。因为父母的婚姻就是这个样子。

以上观点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和我不一样,你也可以发表你的观点,我充分尊重你的观点和我不同。那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只是我们观点不同而已。

单亲孩子非常可怜!

一是长大后性格怪异,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二是冷淡,对婚姻感情方面比较没有耐性!

三是容易上当,遇到巧言令色之徒,会被感情欺骗!

四是喜欢年长的伴侣,以弥补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很不正常!

五是对婚外情比较不负责任,对破坏别人的家庭没有负罪感!

六是容易犯罪,少年犯几率非常高!

总之,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单亲子女!所以,不要轻易离婚,要爱惜身体,给孩子有个快乐的成长期!

一个孩子就是完整的家庭,爸爸就是50%,妈妈50%,孩子会感觉在爸爸妈妈中幸福和完美,性格也开朗和认同自己。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好比只有爸爸50%的爱,或者只有妈妈50%的爱,他会感觉自己不完整,整个成长的时期都是不完整的时期,所以性格是有缺陷的。


心理学家说,小时候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小孩,长大后都会有自卑感,是这样的吗?

打骂与自卑 小我与大我

此题可拆分为两个问题:

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都会自卑吗?

小时候自卑的我,长大后就“一成不变”吗?

打骂,对于孩子至少意味着:

否定,束缚,暴力。

否定,处处被否事事打❌,你的孩子能不自卑吗?严重者甚至自残,***!

束缚,事事处处严加“管束”,不得越“雷池”半步,不自卑也难逃“低能”与“弱势”!

暴力,***之下,岂容“自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长环境的改变(除非家长永不“放手”),长大后的我完全可以重建自信,重塑自我

我也可以算是被打骂着长大的,小时候没少挨批甚至挨打,当然也没少委屈自卑,甚至自残。

我小时候非常顽劣,在学校属于渣中渣,同学带纸条,老师上门是经常的。在家难免被暴打,有时候是单打,有时候是混合双打。惹事后,父母亲不问对错,先打我一顿再说。只有一动手,我就鬼哭狼嚎,表现的非常惨烈,似乎马上就要被打死了,这时候,自然会有邻居拉扯父母。但惹事多了,邻居也没人管了,都心想,打死活该!可见我多顽劣。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就很乖巧,极少挨打。重点是,长大后,我最有出息,父母老了,家里事都是我主导,包括父母的后事。现在自己也50出头了,回想自己儿时的顽劣,根本就和人的品质没关系,和孩子的天生的性情有关。所以,孩子顽劣就要打,打孩子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虽然粗鲁,但能坚强孩子的性格。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抗父母,竟然选择***,我只能说,这样的孩子就是不***,长大以后也是成不了才。中国真正最坚强的就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这一代人是真正的百折不挠。或许大家没有想过,中国改革开放,首先富裕起来的,就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又最顽劣的那一帮人。真正乖巧的孩子,一辈子都乖巧。90年代下岗潮的时候,很多当初乖巧的孩子,给当初不乖巧的孩子打工。

不全是,也有非常强大的。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是适者生存的动物,如果早期遇到恶劣环境,他会想办法适应,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要么是通过自卑感,不断完善自己;要么通过适应打骂,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

这种强大内心表现要么忽略打骂带来的负面感受,要么学会讨好打骂者,能产生一种能力,很快的读出他人的情绪以便***取下一步措施的能力。

其实挫折是使人成长,都没有经历挫折也不一定是好事,与其他人给予,不如父母教会,但是需要有个度。

我小时候就常遭奶奶和父亲的打骂,对我来说,打骂就是家常便饭,对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打骂之下是没有尊严、没有人格的。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要么学会看脸色顺应权势,要么反抗逆反。选择顺应是明智的,但我选择了反抗。反抗、不服软是我从小被逼出来的性格。这种性格让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吃尽了苦头。你可能想知道如何吃苦头吧?仅举一例,反抗的性格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反抗领导,我打过几个领导……可想而知在工作中……。另一个毛病就是爱抱打不平,为此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

老夫小时候被打倒是很少,但是经常会被不怀好意的邻居或者那些大孩子欺负或者侮辱,可是我的爸爸小时候会维护我,而我的妈妈会一直唠唠叨叨的,等我二十来岁时去反过来了,我爸爸不知怎么了!反而经常数落我的不是,而我妈妈虽然不维护我,却不肯当面说我,只是有时候在私底下会说我们农民是最底层的,被抱怨我不听话,不努力。从而浪费了大好时光。直到后来我创业失败,那更是没有好声音好脸色。我的爸爸妈妈,儿子那些年真的很受伤,现在你们在天堂能看到现在的我做的一切吗?

跑题了!说到心理阴影,我从来没有自卑感,相反小时候有一些,现在的我快奔五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现在的我教育我的孩子们从不打骂,有时候唠叨唠叨都会被老婆大人制止,真的感谢我现在的老婆大人,是你给了我第二次努力奋斗的动力。感谢在天堂的爸爸妈妈,感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中国******。感谢努力奋斗的自己。

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该如何教育?

除去可搜索的理论教育,我说说我们托管班的孩子。

视频加载中...

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意父母的言行,以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为准则。

事例1.:一年级学生曹睿,下午放学回家后,写完了老师布置作业,就不想写妈妈布置的作业。但是妈妈已经布置了。孩子哭着趴在地上,边擦眼泪边写作业。

事例2:一年级学生黄佳,说他爸爸工作的时候,都热得汗水从头上流到背上,再流到脚上,他以后上班的时候也要想爸爸一样工作,挣好多的钱。

事例3:一年级学生杨欻,我对他说,你爸爸的字写得很好啊,看他给你写的名字就知道。杨欻说,我写的字要比我爸爸写的还要好!

一年级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社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念,正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遇到事情,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事例1:一年级学生张玄,因不遵守纪律,被老师轻轻的用脚踢了***,然后他就不去学校读书了。理由是老师打他了。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查尔斯.理德

幼儿园进入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怎么帮助孩子顺利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工作再忙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每天坚持和孩子交流。有几个建议:

1.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才会有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和孩子要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才能对症下药。

2.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受益终生。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之前需要21天。

3.关注孩子的小伙伴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们刚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

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的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1.老师的崇拜者

你说了几百句,还不如老师的一句管用。最喜欢说的,这是老师说的,最喜欢拿老师当借口,和你争论。

这时候的孩子还没能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他们看来,老师就是强者就是权威,有一定的盲从性。

这时候,你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主要靠引导,不能直接否定老师的权威性,你要耐心的说道理,当然一次不够,要多次,作为家长很辛苦。

2.特别想有朋友

上了小学,突然环境变化了,出现了许多陌生的同学,孩子的天性,喜欢团体活动,特别想交朋友。

这时候,孩子分化很厉害,有的孩子天生外向,这还好点。但对内向的孩子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这时候,家长就要出面了,比如邀请相熟的其他家长,带孩子一起聚会,让孩子通过一起玩耍,交朋友。或者邀请孩子有好感的同学一起,来给孩子交朋友。

3.对成绩敏感

以前幼儿园,没什么考试,但进入小学后开始学力测试,虽然不搞排名,但是,老师会报出第一名进行表扬,从此孩子开始有想法了。

一年级孩子六七岁,是幼儿期刚进入童年期,培养孩子主动感,克服内疚感,树立目标。这个时期孩子喜欢主动干一些事情,家长允许孩子做吧,放手不放眼。家人吵完架,要给孩子解释,爸妈吵架因为什么事情,大人的事,不是他们的错,消除孩子的内疚感。培养其目标,从可以完成的小目标开始。如摘苹果,跳一跳够的着。

学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计划有组织的完成。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心理卫生方面,家长帮助其组织多种游戏;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例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例子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