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拖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拖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感谢邀请
1、帮孩子做作息时间表,然后监督实施,先让他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2、根据孩子的作业量,监督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规定时间在30分钟完成的,就不要让他拖到35分钟,不会的就空着,然后给他讲明白。
3、除写作业之外,吃饭、起床等其他事情也都要让孩子遵守时间安排;
4、每天起床让他自己按时做到,即便是迟到也不要主动叫他,要让他尝试到迟到被老师教训的滋味,知道不守时的后果。唯有如此才,才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拖延的习惯。
孩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好的,需要家长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关于孩子拖拉要找到孩子拖拉的原因,常见原因:
1.习惯,家长早起对孩子的教育疏漏养成了孩子拖拉的毛病,孩子厌烦了家长的唠叨,却没有真的意识到拖拉的严重性。
2.家长本身就有拖拉的问题,孩子照样学样,这时候家长让孩子不拖拉,是根本没有信服力的。
3.孩子对要做的事情烦感,不想做,所以一拖再拖,往往这种拖拉的结果让孩子受益(譬如拖到最后家长帮孩子做了),进而助长孩子拖拉的问题。
4.孩子沉醉于当前的事情,对该做的事情提不起兴致,顾不上。
从“病根”下手就能“药到病除”,家长可以这么做。
1.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找个安静的时间和孩子来场拖拉的讨论吧,记住如果平日里家长话多,这次一定要闭嘴,多听让孩子表达他的看法,家长从旁引导,让孩子意识到拖拉的坏处。让孩子知道拖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家长没有提醒的义务。让孩子为自己的拖拉行为负责,这需要家长狠下心来不去管他,几次自然惩罚之后,孩子自己就会有所改变。
2.大事不拖拉,但是,无关的小事拖拉,譬如上床睡觉,刷牙,洗衣服,倒垃圾等等,这时候家长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拖拉的行为,当然家长反思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反思。如果有,那么和孩子一起指定不拖拉的原则,一起改正。亲子之间可以互相监督,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十岁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父母在这个关键时刻对儿女的教诲,往往会成为下一代终生的座右铭。做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教育的意志,善于细心了解孩子的能力,正确教育子女,培养对孜子深厚、健康的教育情感,以开朗善良的性格特征,正确地引导孩孑从拖延的习惯中走出来!
谢谢邀请!
生活惯例参与法,治好孩子拖延症
说起孩子的拖延,很多家长都叫苦迭天,怨声载道:早晨父母不叫不起床,吃饭也是慢腾腾,周末的时候更磨叽,总是人前做到人后!每天做作业不拖到十一点不罢休,甚至有时候早上还要“加会儿班儿”,写作业也是注意力涣散,不是上厕所就是找东西,没有一点点时间的紧凑感!
那要减少孩子拖延的行为现象,我们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们参与建立日常惯例,比如睡前的、早晨的、家庭作业的、吃饭时间的惯例,并确保每个活动都有截止时间,形成规律后,孩子拖延就没有机会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设置惯例***,举个例子,我们决定在早晨吃饭时设置一个吃饭的惯例,比如,爸爸妈妈早上七点要出发上班,大家商量好的由孩子6点50分,给所有的人倒好牛奶,如果孩子按时没有起床,没有给大家倒好牛奶,那大家早上就没有牛奶喝了!可能很多家长听到这儿会想,如果这样做,我家那个“小拖拖”,迟早会把我给饿晕到路上!孩子之所以会拖延,很多情况下是他们自身缺少责任感。比如,做作业,他们就想,只要我拖着慢慢做,我拖到你对我没有耐心了,最后走掉了,那么也就没有人管我了,我自己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对与错就不管了!让孩子们参与建立日常惯例,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个方法家长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就比如,今天孩子明明没有给大家倒牛奶,你却说,哎,还是我自己来,随后就自己倒了一杯喝完走人了!或者孩子写家庭作业,你们规定孩子晚上8点之前这段时间辅导他作业,给他签字,结果孩子磨磨唧唧地9点才完成作业,你不忍心,手一滑就给签了。如果你是这样的操作,不仅会打破孩子的规则意识,反而会孩子的拖延行为会有增无减。所以,我们家长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与孩子,不能今天做,明天废。
方法管不管用,需要大家要去严格的执行后,才有发言权。治好孩子拖延症不能只说不做!为各位家长加油!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