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1962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1962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解放前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了出生头三年的追踪观察的结果。
儿童心理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肖孝嵘《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孙国华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五次变迁:
1、恢复改造时期(1949---1958)
学习苏联的阶段,儿童心理学教材多译自苏联的教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较大反映。当时也有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的一些探究性研究,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方位知觉的实验研究以及入学年龄的研究。对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影响很大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2、批判挫折时期(1958---1959)
1962年 2月,中国心理学会召开了教育心理专业会议,通过了关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组织条例,成立了由潘菽等26人组成的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会后出版了《教育心理论文选》。
1963年出版的由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各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题。
父母效能训练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 年创建,并推出的一套简单、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
通过该训练让受训练父母掌握的主要核心概念和基本技巧是,通过清楚地界定问题、积极的倾听、完整的表达及没有输方化解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觉成长能力,父母也会在这其中获得自我的心灵成长,从而实现家庭关系的和睦。
比较有名的有《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其它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0)等。
导语: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理话的家长应该为数不多,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说的比听的多。那么,如何做到积极的倾听孩子的心理话呢?
当孩子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刚蹦出几个字,有些家长就开始忍不住批评、指正、责骂了,情绪一激动还会打上两巴掌,根本无法倾听孩子的心理话。这个时候,先不论孩子是否对错,家长已经走错了第一步,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无论发生了什么,请先听孩子把事情说完,并且家长还需要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这些都需要家长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去完成。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脾气一上来哪里还管这么多,那么你可以***取回避的方式,对孩子说:”我们等下再谈这个问题“。
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想要做到积极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家长就要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想法或者人云亦云的角度来为孩子”贴标签“。当家长存有同理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想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要知道,同一件事情,孩子的看法常常与家长大相径庭,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幼小的心灵往往产生独特的视角,让大人出乎意料。其实,孩子身上也有许多值得家长学习的闪光点。
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做朋友
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长者自居,认为自己的经验多、阅历深,经常讲些大道理。面对如此高高在上的父母,孩子只会产生敬畏心理,不敢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家长也就无从倾听孩子的心理话了,这样下去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疏远、陌生。如果家长放下架子,蹲下身来,抱着与孩子交朋友的态度与孩子交流,那么孩子会很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而家长也真正做到了积极倾听孩子的心理话。
大家好,我是泉妈育儿心理,专注亲子关系,对亲子心理、教育、[_a***_]、阅读等有独到的见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带给你帮助,欢迎关注、留言、点赞、转发、收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1962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1962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