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熟读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熟读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
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
阳明“心学”难吗?王阳明作为大明朝头号状元王华之子,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为学日进,与圣人不断对话,就这样也要四十多岁才能“悟道”,请问现代之人,能有几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儒家学养基础?
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中心是来源于《大学》、《孟子》的格物致知与良知良能,如若不懂其真实义,想直接参透心学是不可能的。
这个与禅宗“明心见性”一样。懂了就是悟道,不懂就是凡夫。
可见阳明“心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转化“所知”为“良知”。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迈出了由凡夫到圣人的关键一步,我们大家呢?你的悟道时刻在哪里呢?
普通人时刻都是在“所知”中,你找不到良知之时,就是所知在起用,圣人时刻在良知中,凡夫则是在所知中,一个明一个暗,成就自然不同。
更多阳明“心学”内容,请查看我已发表文章《阳明先生,安身立命之道!》
私下修习先生心学已近乎10年,越是修习,越觉得博大高深,浅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心学是一种极其适应环境之学。我曾经在一篇对比儒家、佛家、心学的一篇文章里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人生修行比喻成一场进京考试,儒家是踏踏实实,严守规矩礼仪,进京考试,佛家是我去不去考都行,渡他人考也是自己考,心学则是累了就休息,可以乘船,可以坐车,此心光明,中正持平即可。不因为环境的好与坏就不去修行,先生的龙场悟道也好,大***深陷囹圄依旧在狱中向囚犯弘扬心学.....我心即天理,当你融化成自然的一部分了,你还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么…
其次,心学四偈是研修心学的根。先生常说,做学问要把握好根本。心学四偈: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偈揭示了心学的目的,修行方法,不同层面解读,就会有不同的意思在内。
再次,心学的实践方法为知行合一。我总结为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是为不行。只有深刻意识到才会知行合一,稀里糊涂也不是知行合一。
再者,要照镜子,心之本体是晶莹透彻的,你是否因为污垢而遮蔽了内心。尤其是私欲太多,让自己活的很累,不是心之本体原来的样子了……
最后,用先生临终前的一句话概括: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能修行之此,大圣大贤。
首先,要抓住心学的根本,深刻体认“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意义。了解所谓“良知”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的道理,日常生活中能够常常提得起这个念头,对自己的良知有充分认识和充分自信;其次,要“在事上磨炼”,生活中要敢于面对一切事,勇于任事,大胆做事,每面对一件事时,要追问自己的“良知”,思忖“圣人处此当何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心学修养,提升处事行事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圣人气象。
看了题主的描述,发现心学跟《道德经》和《论语》一样,被太多的人误解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导致国学不昌,误我国人百年!
心学是什么? 心学是教你治学的根本,也是处事的根本。
心学,是在纠正程朱理学的错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著名的“阳明格竹”、“龙场悟道”,王阳明在琢磨什么? 就是我们面对事事物物时,该如何去分析和着手处理?
众所周知,大儒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这跟普通人的认知是一致的,就是从事物本身上去寻求真理。而王阳明则提出了震惊世人的观点,就是“致知格物”! 完整的理论是“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王阳明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作为万物之灵,人心天生就有感知和认知事物的能力。人心和天理是相通的,这就是所谓的“心即理”。但很多人却无法看清事物,是因为内心被一己私欲和情绪蒙蔽。人心就像一面镜子,本来可以清晰地映照万事万物,不添一分,不减一分。私欲和情绪就像那蒙蔽在镜子上的尘垢,导致人心无法看清世界。所以要扫除廓清人之内心的私欲和情绪,内心不藏一物,以达到内心的虚空灵明,就能正确的映照万物。这就是治学、处事的根本!
朱熹的伟大,在于教人在具体事物上下功夫,不要浮于空泛的思考而忽略了实际的事物。但更伟大的王阳明却提出,先扫除内心的蒙蔽,再去映照万物,则一切都清晰可见。
学习心学的关键不在学,而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心学并不能给你解决任何问题,它只是给你指出来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而达到光明的途径,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时时省察克治,扫除廓清内心之贼。这种修炼,不是避世***的修炼,而是在事事物物上去修炼,才会真的有用。譬如,修炼不生气,你在家***修炼,可能以为自己不会发怒了,可当真的有人欺负你、侮辱你时,你可能就勃然大怒了!
所以,心学的要诀,是要入世修炼内心。是要在事事物物上去去磨炼,时刻念念不忘“去人欲而存天理”,静时念念不忘“去人欲而存天理”,动时亦念念不忘去“去人欲而存天理”。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