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阶段:口唇期(出生到1岁左右)
婴儿的本我(这个是弗罗伊德的人格理论,明天更新)从吃奶和吮吸等口腔***获得满足和快乐,口腔活动是应付焦虑、获得满足的唯一方式。
第二阶段:***期(2~3岁之间)
幼儿通过大小便排泄获得满足,得到***(弗罗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和性有关)。当父母开始如厕训练时,幼儿的自我进一步发展。
第三阶段:性器期(大约4岁)
儿童进入***期,喜欢抚弄自己的***而获得***。弗罗伊德认为,在这个时期,儿童将体验“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依恋父母中异性的一方并对同性的父母产生敌对和嫉妒。
第四阶段:潜伏期(从7岁到整个青春期前)
儿童对性不感兴趣,不再通过部位来获得***。转为了、开始关注外界,如:学习活动,个人爱好,同学友谊。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是德国学者普莱尔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
该书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着作,奠定了该学科的初步基础。在西方国家,其发展大致经历准备期(1882年之前),形成期(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分化、发展和成熟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演变和增新期(二战之后)四个阶段。
在苏俄,该学科起步较晚。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在内基本上属于西方心理学体系。
01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02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03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04
有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安全依恋的幼儿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急于探索游戏室。但母亲离去时表现出不安。
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的幼儿和母亲进入游戏室后立即开始玩耍,没有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母亲的离去,在母亲离去后仍能继续玩耍。
焦虑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恋的幼儿一进入游戏室就表现出“痛苦”,对新奇环境相对没有兴趣。整个过程都担心着母亲的去向,母亲离开后十分沮丧,母亲回来时表现出矛盾行为,即寻求接触与接触抗拒,不容易平静下来,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不安和痛苦。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社会适应上表现消极。
“依恋”(attachment)是个体与重要他人间通过亲密互动形成的持久、强烈的情感联系或联结。
1.安全依恋。按照理论,当知道存在一个可在需要时返回其中的安全基地时,人能够最好地从事探索行为。
2.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焦虑-抵抗依恋风格的人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
3.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会回避或忽视——在离开或返回时几乎没有情感反应。
4.“紊乱依恋”。 “紊乱依恋”不是一种依恋风格,因为它是连贯风格或应对模式的缺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