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问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农村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2.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在我看来并不只有父母不在身边,一年到头来不及得不到陪伴孩子,而是缺少和父母心灵沟通,交流,在父母关爱成长的孩子。之前看过很多报道,说是父母需要给孩子留下尽可能多的存款,他们需要长期在外打工。可这种孩子在成长中始终缺少一种安全感,这种感觉是除了父母别人给不了的。

之前和一些这样的孩子接触过,他们有的很活泼,调皮,可在他们内心有一块空地方是除他们父母别人走不进去的,每次和他们交流,他们会自豪的说他们父母过年要回来,答应给他们带什么什么东西。他们会清楚的记得他们父母还有几天回来,几天回去。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次我尝试牵起那些孩子的手,他们只是任凭我抓着,还不会用手牵着我,可能没有谁会这么牵着他们,哪怕他们回来几天的父母牵了几次,可形不成习惯

留守我觉得代表了心灵的陪伴,这也是他们成长的缺憾!希望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这种情况能慢慢得到改善!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老家的小孩子。

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心里自卑自闭叛逆,等等,不要以为有爷爷奶奶也是一样的,父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引导,管束,而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了,他们只能保证一日三餐,而其他方面的,例如辅导作业,就无能为力了,很多老一辈人的教育方式,非打即骂,这种方式我极其不赞同。

同学之间往往有攀比心理,每天听着同学说爸爸如何妈妈如何,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一种“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的想法。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不愿意跟人交流,引发一系列问题

缺爱,有时候很想父母但确见不到,时间长了思想会发生变化,特别到了初中这个阶段,因为之前的缺爱,导致后期小孩思想很叛逆,认为之前你们都不管我,现在也不用你们管,现在这会时期的小孩是很不听话的。所以这时候还不感化孩子以后会更加叛逆。

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是爷爷奶奶照顾,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所以就极度自卑,所以到了上学年龄也觉得比别人矮了一截。无论是说话或做事都会唯唯诺诺。

另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一般都会宠孩子,所以并不能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在是非辩别能力上会有所欠缺!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应该让社会及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再一个父母也不能一味地光顾赚钱,应多陪伴一下孩子,多交流。在精神上多一份关爱!

儿童一般是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无法享受父母的关爱和心理思想方面引导,很容易产生认知的偏离、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普遍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

主要表现有:1判逆心理,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人充满不信任,觉得自己是被亲人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

2性格孤僻,他们胆小,不愿与人勾通,内心封闭,缺乏爱心。

3自卑,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保护,产生自卑心理。

4贪玩,不爱学习,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干涉,一些儿童爱上玩电子产品,结识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出现逃学,打架等现家。

5养成不良的生活行为现象,表现为偷盗,说脏话等现象。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个人认为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跟家庭环境、大人自身行为习惯有关系。大人是小孩人生第一个老师,也是他人生中最好的生活实践老师。你做他就学,所以大人都得以身作则,灌输好的思想,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