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进时间轴?
  3.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4. 简述婴幼儿教育的心理基础有哪些?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人类个体在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儿童年龄阶段通常划分为:乳儿期(出生至 1 岁),婴儿期(1 岁~3 岁),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奠基人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于 1882 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率先用较为系统的观察和实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其诞生的标志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进时间轴?

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解放前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了出生头三年的追踪观察的结果。

儿童心理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肖孝嵘《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孙国华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五次变迁:

1、恢复改造时期(1949---1958)

学习苏联的阶段,儿童心理学教材多译自苏联的教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较大反映。当时也有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的一些探究性研究,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方位知觉的实验研究以及入学年龄的研究。对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影响很大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2、批判挫折时期(1958---1959)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大家好,我是熙熙和糖糖的妈妈,儿童心理学是现代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有两个宝宝的妈妈,也是非常注重这一块的,也非常开心为大家解答。

首先呢,儿童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

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 、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然后呢,儿童心理学解释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

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

最后呢,我们了解了儿童基本学的基本概念之后,也就清楚了它的重要性,每个家庭也会更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噢😀

简述婴幼儿教育的心理基础有哪些?

促进3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积极回应,运用非语言交流;使用儿化语,帮助幼儿拓展语言,适应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

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使用语言游戏创设良好的环境

促进3-6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培养幼儿言语、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