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帮助留守儿童家教育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可行性?
  2. 对于留守儿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呢?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可行性?

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要求各班通过调查家访、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详细的档案,同时,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改变动情况,便于管理。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留守儿童感觉家庭的温暖,学校学期将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我是能干的好孩子”自理自护系列和“同在蓝天下,快乐成长主题黑板报、书画和写作比赛,营造了关爱留守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长制度”;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务、共做一顿饭、共过一个生日;组织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欢度周末;开展“青年文明号”与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动,深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留守儿童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呢?

感谢邀请!

这位妈妈,首先,非常同情你的处境,我也能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不能陪在自己孩子身边的忧虑和担心,先抱抱你,安慰一下!

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必须是父母守在孩子身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的教导,孩子的情况你能一目了然,而现实是,受诸多因素的牵制,很多务工家庭做不到这一点,更是导致亲子关系弱化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建议你哪怕在外面的条件再不好,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尽量带在身边。实在不能带着,那怎么办呢?

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这里有几种办法,你斟酌参考,看看可行不可行:

第一:给孩子买一部智能电话手表,可以定位、通话、监听,这样你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行踪,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话,随时教导,孩子也能时常听到你的声音,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安慰。

第二:定期买书邮寄给孩子,尤其是那种益志培养的(是志气的志哦!)和情商培养的,教孩子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能做,想法让孩子从书中得到教育,这个事情得跟老人沟通好,做好监督很重要,因为,你要知道,阅读的孩子一定不会走歪路,而且学习好!

第三:如果孩子已经入学,那就跟老师时刻保持沟通,很关键!如果孩子没有入学,要跟老人保持好沟通,最好是再找一个你信得过的朋友***监督,相对年轻些的,他的作用是随时跟你反映孩子的情况,方便你做到心中有数。

以上三种方法,你斟酌考虑,但第二种方法一定要做,对孩子受益很大!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邀请,这个关于怎么做好留守儿童实施家庭教育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因个体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留守儿童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或者县城内。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长,我想自己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要自己有一个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以获得更为丰厚的资薪待遇,另一方面又不愿孩子在缺少家庭教育的条件下孤独的成长。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好比在事业和家庭之间选择一样,建议选择一个离家近的,能照顾到孩子的地方工作,虽然薪水低,但是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有什么不好的?好工作赚更多的钱还是为了孩子,可孩子最需要的是成长的陪伴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在社会都再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涌入大城市,这就无疑地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也是现代教育成才的一大关键支柱。留守儿童多为农村的,村里可组织住校或集体生活,进一步规范各类家长学校,将家教工作纳入社会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加强身心教育以及人生的价值观教育。学校组织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履行家长职责,给他们爱,让他们生活在关爱之中,让他们知道世界充满爱。宽容他们,因为他们的心比其他儿童脆弱,易伤害。犯错误时,严格批评教育,让他们知道利害关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留守儿童问题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我有些痛心的话题。我所在的高校身处安徽,所带的[_a***_]里绝大多数都是安徽籍学生。尤其是这几年的学生,问题比较多,我一直找不到原因,他们叛逆敏感、不喜欢与他人深交.....在一次活动中,谈到留守儿童,我希望他们做一个关于留守儿童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然而他们调侃,不用跑乡下去做了,现成的样本就是他们自己,全专业有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长大,于是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放假都不急着回家,而是要赖到学校封校,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身上存在那么多的不安全感

当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问题。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也很乐观、勇敢,生活独立,思想独立,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所以,如果父母能够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确实生活所迫,只能把孩子放在家乡,那只能尽量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1、最好在孩子3岁后再外出。因为3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最关键期,这一阶段陪伴的好,孩子将来抗挫能力会相对较强,而且3岁之前造成的创伤很难治愈。3岁前的孩子对一个事物不在眼前会理解为完全消失没有了,所以,如果妈妈离开,孩子会感到无比的恐惧,他认为妈妈没了。到3岁后,他开始上幼儿园,可以理解妈妈去上班,等放***就可以来看宝宝。虽然思念妈妈,但是恐惧的成分小了很多。

2、最好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孩子视频现在网络时代,距离已变得不再遥远。每周和孩子约定好***,关心孩子的生活状态,让孩子感觉到爱。***时间应该是亲子的快乐时光,而不是孩子的批斗会。妈妈可以讲讲在外地的所见所闻,孩子可以讲讲在学校的趣事,开开心心期待下次的约定。有的妈妈也和孩子***,但是每次***就是奶奶的告状,妈妈的责骂,和妈妈声泪俱下的抱怨。“我在外地打工多不容易啊,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都是为了你,我才受这个罪......”如果是这样的***,不要也罢。孩子感受不到爱,甚至会产生负罪感,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敏感和自卑

3、最好要沟通好再离开,不要偷偷溜走。每年春节后都会被一些妈妈和孩子分别的照片激荡着内心,这些场面包含着多少无奈和不忍。有些孩子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不在了,他会恐慌,因为奶奶经常说,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性的语言对孩子多么残忍,世界上有什么比“妈妈不要你了”更让一个小孩恐惧?所以妈妈在走之前三天开始就要做孩子的工作,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会把孩子的照片和***带走,想他的时候看看,告诉孩子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也是爱他的......,第二天......,然后走的时候要和孩子有一个告别。也许很多妈妈担心孩子会哭,其实孩子哭不是很正常吗?妈妈的离开,孩子痛苦是多么正常的情感,哭出了总比伤到心里好,总比怀着恐惧过日子好。所以妈妈要坚强的面对孩子分离时候的情绪,坚定的告诉孩子,妈妈有空一定回来看你。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能在妈妈的身边快乐的成长!泪已俱下,无力再写,愿为留守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如有组织,算我一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