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社会方面 > 正文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供人学习的地方叫什么?
  2. 我国古代宫廷音乐教育机构始于何时?
  3. 中国古代民办学校称为什么?
  4. 国子监是哪个朝代?

古代供人学习的地方叫什么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古代宫廷音乐教育机构始于何时?

周代

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承担着培养贵族子弟—一世子(王和诸侯的长子)、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从平民中选出的青年)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

中国古代民办学校称为什么?

庠是殷商时代学校的统称;序是周代学校的总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

“学”是指大学,西周时期已经把大学教育机构称为“太学”,这是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学校。那时学校就是培养贵族官员的地方,由官府直接设置和管理,因此被称为“官学”。

国子监是哪个朝代?

隋朝就有了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汉代始设太学,隋代始设国子监.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位于安定门内成贤街的国子监,是我国古代职掌教育的机构,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

国子监是根据“左庙右学”的封建礼制设计建造的,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先修的孔庙,大德十年(1306年)孔庙建成后,在西侧建国子监。

最初,国子监最重要的场所是彝伦堂(元代称崇文阁),不仅是藏书之所,还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地方,彝伦堂前西侧台阶下的那棵古槐,据史料记载,是元朝大教育家、曾两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许衡亲手种下,据说这棵古槐的一枝向下垂地,皇帝每次临雍的时候却不扶自上。

徐国枢在《燕都续咏》中说:“儒宗学府资清望,分秩宜崇左右师,记取临雍垂盛典,老槐也识展臣仪。”虽然谄媚,却也说明这一传说在旧时广为人知。

明初建都南京,这里改称北平府学,明成祖朱棣迁都后,重新定为国子监,规模也逐渐完善:

嘉靖五年(1526年)修建敬一亭,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装上青琉璃瓦顶,乾隆二年(1737年)又改成***琉璃瓦。但对于国子监而言,最重要的年份无疑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因为在这一年里,国子监开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重修扩建,而且其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建筑——琉璃坊和辟雍,先后建成竣工。直到这时,以辟雍为中心,左右建筑对称整齐,中轴线上从南往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的国子监建筑群才算真正落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机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