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思维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思维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两三岁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转变,一般会遗留两岁前的心理特点痕迹,也会融入新的心理特点,比如新鲜事物的感官***。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1、注意力: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2、记忆力(记忆力水平的发展)无意识记忆——有目的记忆——机械性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 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方法记忆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
NPL思维层次是由心理学家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提出,指的是人的思维方式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同,从而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
NPL思维层次共有六层,分为:环境层次、行为层次、能力层次、BVR层次和身份层次、精神层次。
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主要研究人类,特别是儿童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皮亚杰的发展观,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的和质的变化。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其中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性论上。
幼儿到5岁以后,1、活泼好动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如果问孩子“4与2相比谁多谁少?”有些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计算课程的特点,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上几加几等于几,有家长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一你们不教加减法吗?我们的回答是教但不是现在。这会儿您明白了吗?因为我们的课程一定要遵循幼儿园不同的心理和年龄发展特征来制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思维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思维方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