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多纳姆效应什么意思?
  2.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3. 超时效应是什么意思?
  4. 盲目追星反映了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纳姆效应什么意思?

巴纳姆效应:人们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信息暗示,从而导致自我知觉出现偏差,总是认为一种十分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就十分准确地揭示并概括了自己的真实特点

巴纳姆效应源自魔术师肖曼・巴纳姆,他曾评价自己表演:“我的节目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在节目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

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

1964年,美国曾发生过一起***案。在歹徒行凶的35分钟时间中,38位目击者,但只有一人报了警。警方接到报警后2分钟便赶到现场,但被袭击的女孩Kitty Genovese已经死亡。凶手至今被关押在纽约监狱中。

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一***在当时掀起轩然***,人们纷纷谴责大城市居民人情冷漠。社会心理学家John Darley和Bibb Latane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并对此展开研究,而后他们提出了“

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意思是,

在突发***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中“有人会帮他的,我就不必去了”的想法就越强烈,个人承担责任和内疚感越低。

也就是说,事故发生时,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场,不救助要承担的责任和内疚感要比有旁人在场要大得多。

还有一种现象是,面对一些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事故的情况,我们也倾向于不伸出援手。因为我们害怕盲目热心会引来旁观者的嘲笑,害怕难堪。这种现象叫做“

评价忧虑(evaluation apprehension)

在大街上被一群人围住说“抓小三儿”然后被拖上车带走,如何自救。

另外,即使我们确认发生了事故,在施救前,我们还要掂量一下利弊。就拿那个经典问题来说吧,

路边晕倒的老人扶不扶?

为此,Darley和Latane提出了一个“助人模型”。


所以,社会冷漠是否冷漠暂且放一边。突***况下,我们逃不过人的社会性,逃不过我们正常的心理反应。

超时效应是什么意思?

是指***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效应,拼音xiàoyìng,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 如法拉第效应成效。

效应(Effect),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效应一词使用的范围较广,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定理、定律中的因果关系。例子如温室效应、蝴蝶效应、毛毛虫效应、音叉效应、木桶效应、完形崩溃效应等等。

盲目追星反映了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追星效应的现象蛮普遍的了,心理学角度看的话可能有如下的原因:

羊群效应

投射效应——追星的投射作用指崇拜者将自我的某种梦想、欲望和缺憾投射到偶像身上的倾向。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不能完全实现其生活理想和梦幻时,痴迷于某个偶像在这些方面的特质(如容貌、身材、才能、家庭背景、生活阅历等)和成功(如财富、社会地位、个人魅力等)就可以聊以***了。所以,追星可谓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崇拜者心中的某种潜在欲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现象效应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