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阿德勒儿童心理学观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阿德勒的三大理论?

阿德勒的三大理论

阿德勒的三个核心理论分别是:

1、目的论:这个理论和心理创伤有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创伤,阿德勒认为心理创伤只是个借口,人现在的行为,是由现在的目的所决定的,而这个目的有可能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

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阿德勒儿童心理学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课题分离:这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比如嫉妒、自卑、逃避等,都来源于比较。

3、共同体感觉:我们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群体当中一个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后从事***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于1911年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阿德勒儿童心理学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还差一点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克服自卑而进行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1.课题分离

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阿德勒儿童心理学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德勒主张把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选择、感受负责,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一件事谁承担结果,谁决定,谁负责。

2.自卑与“自卑情节”

阿德勒认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自卑感也不可怕,它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遗传等先天因素、童年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你永远都有选择”是他的一个核心思想,你的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

3.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指出,人生中可能面临的所有困难,都可以归纳成三个问题:职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婚姻问题。而这三类问题本质上都属于合作问题。所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怎么去面对这三个问题。他认为一个人的意义,只能在跟别人的交往、合作中才能体现出来。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和整个社会做贡献。把他人当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叫做“共同体感觉”,这是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也是幸福人生的重要指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如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