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暗暗的”、“悄悄的”表现了孩子什么心理?为什么?
  2. 儿童认知的发展的4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暗暗的”、“悄悄的”表现孩子什么心理?为什么?

暗暗的、悄悄的,显示了孩子懂事、乖巧。但也说明了孩子的性格内向,有一种胆小。

因此,这类孩子要训练他们胆大、勇敢的品质,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这对未来创新发展有巨大作用。

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想悄悄的跟你说,你家宝贝估计是个大人物哦!

如果是一个比较小的孩子,他已经知道什么是“暗暗的”“悄悄的”,那么这个孩子的思考一定很深邃(相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一个喜欢思考的孩子,一定是个非常聪明且不张扬的孩子,善加引导,前途无量啊。

另一方面,这个孩子应该应该不是很活泼,比较喜欢一个人玩。原因可能有先天气质,也可能是后天因素,比如身体不太好,平时被父母管制太多。

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李玫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说一个初中的小男孩作文里写着“要***”的话,把他妈妈吓坏了。这个孩子平时就是学霸类型的非常聪明,也有礼貌,但有一点他长得也很瘦小这可能就是他潜意识里的自卑吧。这个孩子没有心理问题,他就是缺乏锻炼。后来在他父母的鼓励下,小男孩身体长高长壮了,就是一很棒的小伙子。

这个事例,可以作为参考。

(2)如果是父母经常批评他,管制太严,那就请父母们改变一下说话方式。把“不要”“不准”变成“如果……会更好”,把批评变成鼓励,把指责变成换位思考。

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点,请相信自己的孩子很棒!所以,你要做一个很棒的父母,暗暗地努力,悄悄地改变,变成一个配得上他的父母。

欢迎关注

@许晋尧尧尧

,跟我一起探讨孩子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


儿童认知的发展的4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儿童认知的发展的4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和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客体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还不能用言语和抽像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钟摆实验”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operation)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动作规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