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只看重意识的组成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和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行为的观点在于查明***与反应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华生认为心理学家需要研究的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4.格式塔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学作为一个 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每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主要观点:行为的原因是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和激发的。这种力量主要来自于本能,是一种潜意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成长都是正常的,特别是自我成长至关重要,他能使自己的本我力量通过合适的方式得到释放。推动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的欲望或动力,特别的***的冲动,这种冲动收到压抑就会产生精神疾病。可以通过对梦的解析等方法发现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并加以疏导,精神疾病就可以得到治疗。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性本善等观点。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奈瑟、西蒙、纽维尔 主要观点:关注人脑所发生的心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存储和运用。 推荐读安德森的《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8.进化心理学
9.积极心理学
10.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指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所包括的内容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自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6个方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刘晓红 2014
3岁到6岁。
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