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老师主编的书中是这样定义知觉的: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这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幼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心理学基本定义和特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与行为以及其发展和变化的科学。心理学的特点是研究对象为人类,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实验法、调查法等。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各个发展阶段,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的各方面。重要的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等。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语言、决策等方面。重要的理论有信息处理理论等。
4.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只研究行为,而不研究内在的思想、情感等。经典的实验包括巴甫洛夫的养狗实验、斯金纳的箱子实验等。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深度知觉又是人通过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的远近距离的感知。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知觉线索的作用可通过实体镜加以证实。
儿童深度知觉是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提出的。沃克和吉布森通过设计著名“视崖”实验来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视崖实验说明,刚会爬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
儿童深度知觉是吉布森提出的。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知觉: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一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意爬过有悬崖特点的一边。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尚无定论。
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4、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6、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8、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9、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10、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学前发展心理学:在内容上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新观念,不仅阐明了学前儿童认知、情感、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特点,而且揭示了学前儿童在交往、游戏及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在结构上***用开架式,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编,每一编由具有灵活性的若干模块构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学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