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促进思维的原则
学前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促进孩子思维发展。由此,家长和教师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类、比较,鼓励孩子经常思考。
2、平等性原则
在家庭成员中孩子和祖父母、父母虽有长幼辈分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坚持平等性原则,才可能有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导向原则
不管教学什么,都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正确的思想导向,分辨是非,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4、寓教于实践的原则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1)激发儿童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
(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5)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
(6)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
(7)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营养学、钢琴、舞蹈、绘画美工、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遗传学、***学、语言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学前教育的特点
1、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幼儿去幼儿园接受教育是自愿的而非强迫接受的,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和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送孩子进托儿所或幼儿园,以及送孩子进哪所幼儿园或托儿所。
学前教育主要包含:教育学和心里学
1、教育学里包含:保育保健和教育。比如保育保健就有护理、幼儿饮食结构。教育里就有幼儿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特点的发展目标。
2、心里学主要研究3到6岁孩子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表现与心里发展。
学前教育大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婴幼儿教育:主要面向0-3岁的儿童,旨在满足儿童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 学前教育:主要面向3-6岁的儿童,旨在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活动,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_a***_]:主要面向身体或智力上有残疾或障碍的儿童或成年人,旨在提供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教育。
4. 家庭教育:主要面向家长,旨在提供有关儿童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方法。
5. 儿童文学:主要面向儿童读物,旨在提高儿童的情感和智力水平。
6. 儿童心理:主要面向儿童心理问题,旨在提供合适的指导和辅导。
7. 儿童卫生与保健:主要面向儿童身体健康问题,旨在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