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简述华生的心理理论?
  2. 心理学家华生的儿子?
  3. 华生育儿法谁提出的?
  4.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5. 心理学家华生书的顺序?

简述华生的心理理论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有:

(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

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家华生的儿子

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的理论在育儿领域曾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他个人家庭生活和育儿实践却遭遇了不幸。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华生的大儿子雷纳(Rena)在成年后经历了情感上的极大困扰,屡次尝试***,最终在30多岁时成功***,结束了自己生命。雷纳在日记中表达了对童年缺乏情感和色彩反思,认为这可能是他人生痛苦的源头。

他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教育心理学家。100年前,他做了一个极其牛的“恐惧实验”。这个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为儿童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个人却为此背上了“虐婴”的恶名。他宣称能把孩子培养成任何他想要的样子,但他却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儿子。“恐惧实验”是华生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争议。在说这个实验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实验的主角。

华生给小艾尔伯特展示兔子、白鼠、狗等动物,小艾尔伯特非常喜欢,愿意触摸它们。实验的下一步,是在小艾尔伯特触摸这些动物时敲击铁棒,制造巨大的声响,让他感到恐惧。

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周后,小艾尔伯特对动物产生了恐惧。他害怕白鼠、兔子等带毛的动物,看到它们就会远离,低声抽泣,然后放声大哭。小艾尔伯特的母亲把孩子交给华生,只为每天赚取1美元。

察觉情况不对的母亲后来带走了小艾尔伯特,那时他已被这个恐怖的实验折磨了3个月,伤害已经造成。根据“恐惧实验”,华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情绪包括恐惧是可以后天**得的。

华生育儿法谁提出的?

华生育儿法是美国行为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来的“哭声免疫法”,曾经风靡一时,被许多父母奉为育儿圣经。

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0年的时候,在美国已经久负盛名的华生,在一个8个月的婴儿身上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婴儿和小狗、小白鼠放在一起,花费两个月建立他们的亲密关系。但是,当婴儿和小动物培养出感情,再想要和小动物接触的时候,华生就制造出可怕的声音。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说明了既然人的情绪化反应,都来自外界***,那么***如给我几个健康发育的婴儿,再给我符合我要求的可以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这些婴儿将会被我训练成为律师、医生、富豪、小偷、乞丐、警察等无论任何类型的人,不论这个婴儿天生禀赋怎么样。

1920年,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Little Albert experiment)是一个***泛化的例子,也是一个显示人类经典条件反射经验证据的实验。

心理学家华生书的顺序?

主要著作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文章发表,行为主义正式诞生。 1914年《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出版。 1919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出版。 1925年他的《行为主义》,1930年华生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这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后一项专业工作

其著作除上述外尚有《行为主义的方法》(1928)、《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1928)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生儿童心理学发展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