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概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依恋儿童心理发展名词解释?
  2. 简答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3. 儿童心理依恋的特征?

依恋儿童心理发展名词解释?

依恋儿童心理发展解释: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地、充满深情的感情连结。它对于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依恋对幼儿社会性适应与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重要研究课题如何选择给儿童正确的依恋模式,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意义。

简答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预依恋期、真实依恋期、同侪期和分离独立期。

预依恋期(0-6个月)婴儿不分人,但有着亲近和满足的需要;真实依恋期(6-18个月)婴儿开始表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认可;同侪期(18个月-3岁)儿童开始发展对同侪群体的依赖;分离独立期(3-6岁)儿童开始观察能独立完成任务,但仍需安全感和关注。在依恋发展的过程中,母爱的重要性十分关键,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以及终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通常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天性依恋阶段(出生至6-8周):在这个阶段,婴儿与主要照料者建立初步的联系,对照顾者的反应及安抚反应有高度敏感性。

2. 选择性依恋阶段(2-7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区分主要照料者和其他人,并表现出偏好。他们会寻求主要照料者的关注和亲近,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警惕和回避。

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真正依恋阶段(7-24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对主要照料者的依赖感更加明显和牢固,表现出明确的分离焦虑。他们通过寻求主要照料者的安慰和支持来调节自己情绪

4. 互动和相互依恋阶段(24个月以上):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与主要照料者建立更加互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可以展示出更多的独立性,并在需要时寻求主要照料者的支持和指导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依恋期,婴儿在出生后至2个月左右,表现为哭闹和不安,对抚养者的依恋需求和满足程度取决于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时的婴儿还不能辨认抚养者和其他人的面孔。
第二阶段是建立依恋关系期,在6个月到2岁,宝宝开始对抚养者产生特别的反应,开始对特定的人产生情感依赖,表现为婴儿和特定的人关系密切,不愿意离开特定的人。
第三阶段是依恋关系明确期,从2岁开始,儿童能认识并称呼父母,此时儿童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分离焦虑和对照顾者的依恋。
第四阶段是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期,从2岁以后开始,孩子能理解并尊重依恋关系,同时也能够比较自主地处理与依恋对象的关系。

儿童心理依恋的特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焦虑依恋:儿童对于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感到非常焦虑,害怕被抛弃,常常表现出依赖、紧张和不安的行为

2. 回避依恋:儿童对于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接触和依赖关系感到不安,表现出逃避、冷漠和独立的行为。

3. 安全依恋:儿童能够建立稳定、亲密、有安全感的依恋关系,表现出平衡、积极、自信和探索性的行为。

4. 不稳定依恋:儿童受到照顾者关爱的程度不稳定,有时感到安全,有时感到不安全,表现出情绪波动、猜疑和难以预测的行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依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