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两种实验设计?
  2. 心理学的实验法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3.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什么实验证明了具体运算的儿童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4.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两种实验设计

1、每个人都有的读心术:1***3年,爱因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测验,从婴儿母亲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关系、矛盾——焦虑型关系、回避型关系。

2、棉花糖实验: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于1968年在斯坦福大学旗下的Bing幼儿园举行的,有关于幼儿如何抉择“即时与延迟奖励”的实验。

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的实验法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实验法 优点: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缺点: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测验法 优点 迅速。心理测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他的各种指标。 比较科学。心理测试比较科学地了解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比较公平。员工招聘中往往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倾向,但心理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种不公平性。 可以比较。员工素质的高低通过智力测试以后,测试结果可以比较,因为用同一种心理测试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有可比性,而其他的方法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没有可比性。 缺点 可能被滥用。心理测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测量手段,但是也可以被人滥用。 可能被曲解。有的时候,测量了某一结果,曲解以后,对某人的心理活动和以后的行为都可能产生不良结果。

3、个案法 优点:它能充分包括个案信息。它可以证明或发现“规则例外”。个案研究往往显得比较有权威和可靠。 缺点:它只描述行为而不探讨行为的内部机制。个案研究涉及的是独特个体生活中的独特***,因此,没有理由期望在研究限定的条件之外,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个案研究容易产生误差。

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什么实验证明了具体运算的儿童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用黏土实验,解释了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质量守恒概念获得的平衡化作用。实验如下:把两个大小、形状、重量完全相同的黏土球展示给6~8岁的儿童看,然后将其中一个黏土球做成薄饼状或者香肠形,或是数个小糖果状,然后问儿童,黏土的多少有无变化。

儿童在质量守恒概念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只能将注意集中在泥球状态的一个方面,或是长的多,短的少。

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个阶段仍是前运算阶段,虽然开始注意到了泥球状态变化的另一个方面,但是仍只是一个方面。

第三个阶段儿童感到难以回答,说明通过上述两个阶段后,儿童已经注意到泥球的粗与短、细与长、数目多与少是有关联的。

第四阶段儿童同化与顺应达到了平衡,正确地回答了两边一样多,获得了质量守恒概念。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真是太多了,比如恒河候相关的一系列实验。

对养育孩子挺有警醒意义的。对打开多元化思维,理解不同的人天赋、性格的差异,特别有帮助,因为很多东西真的是基因决定的,无论暴力倾向还是抑郁神经质~所以比如说,要远离家暴的人,因为如果有人想改变基因表达,她得回到施暴者新生儿的时候才行。

因为恒河候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超过九成,所以经常用来做实验。

恒河猴的一生是这样的:①出生在母系猴群里,由生母抚养,有时生母的女性亲戚也会帮忙。②“婴儿阶段”,第一个月与生母寸步不离,从2个月大到6个月大时,会以生母为“安全基地”慢慢向外探索,研究环境或与其他猴子互动,探索完再回到母亲身边。③“上学阶段”,从6个月大到4岁性成熟,小猴子们会花大部分时间与同龄的伙伴玩耍。④“成年阶段”,性成熟后,母猴一直留在原生猴群里生养子女;公猴则离开原生猴群,先短暂地结成全是公猴的“纯男帮”,然后再陆陆续续分别加入其他母系猴群。这样的“留女不留男”策略,可以防止近亲交配。

恒河猴身上,存在着天生的“禀性”。

有猴攻击性强,有猴温顺谦恭,有猴乐于交际,有猴只喜欢一个猴静***在墙角。

和人一样,恒河猴也有“高反应”和“低反应”。猴群里大概有20%的高反应恒河猴。先天基因让它们的交感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过度活跃,它们更恐惧新事物,在遇到陌生猴时,心跳更快,血液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浓度更高。高反应公猴往往会拖到岁数老大,才不情不愿地离开原生猴群,然后试探再三,才犹犹豫豫地加入新猴群。留在家里的高反应母猴则容易因为恐惧和保守,导致对自己孩子照料不足。

另外,猴群里还有5-10%的“冲动型”(impulsive)猴。抽取脑脊液发现,冲动猴大脑里的血清素浓度不足。这让冲动猴们更焦虑,更酗酒,更难以调节情绪,一时冲动就跟别的猴大打出手。冲动公猴常常还没到性成熟期,就被原生猴群赶出家门,然后往往离群独居,活不过5岁(恒河猴正常寿命可达25岁)。冲动母猴虽然不会被驱逐,但难以结交盟友,于是基本处于猴群里的最低等级,另外,她们往往对亲生孩子照料不足。

索米做的恒河猴实验里,最著名的有两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实验图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