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的解析-儿童心理学的解析与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解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的解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第一代心理学,第二代心理学,第三代心理学?
  2. 从记忆和想象的角度分析,如何理解幼儿说谎现象?

什么是第一代心理学,第二代心理学,第三代心理学?

第一代心理学指的是以哲学思辨为主的心理学,那时候的心理学是从属于哲学,社会学的,没有独立出来。

第二代心理学是指从1879年开始的以试验为主的心理学,发祥于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进入了一个以实验探求规律,验证规律的时代,直到今天仍旧是这样的心理学理念占主导,第二代心理学又叫现代心理学,是独立的门类。第三代心理学并非是在时间段上靠后出现的,而是一系列心理学理论的总称,在今天常被成为后现代心理学,相对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的解析-儿童心理学的解析与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们特点是强调人对各个环境的独立性,并且强调不能把在理想的环境下得出的理论应用于正常生活中来,更不能把一部分人的特征普遍到全部人身上去。

马洛斯的人本主义即是强调个人需求,而非普遍规律的心理学门类。

后现代心理学的普遍特点是理论没有足够的验证,进行的试验在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上也较差。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分析学,它本身是由临床观察和治疗规律总结出来的心理学治疗体系,弗洛伊德本人也强调以解剖试验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性,所以虽然它虽然与强调试验的学院派心理学不同,但仍旧一样属于第二代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的解析-儿童心理学的解析与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忆想象的角度分析,如何理解幼儿说谎现象

如何理解幼儿说谎现象?

其实从想象的角度出发,幼儿真的是在说慌吗?

首先我想问下宝妈们一个问题:你是否遇到过你的孩子会对你说一些没有发生过的的是,宝妈们就会认为孩子出现说谎的现象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说谎根本不是真正的说谎,为什么呢?

儿童心理学的解析-儿童心理学的解析与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孩子想象的夸张性。

孩子混淆***想和现实:这个主要是指孩子常将想象的东西与现实进行混淆。

主要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出已经得到了。比如说有的孩子看见别人有漂亮的娃娃或者水枪,他就会说我:“我家也有。”可是事实上却没有。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比如说有些孩子听见别的小朋友,讲去了动物园,很开心,于是孩子就有了也去动物园的想法,他就根据小朋友的描述想象自己也去了动物园,然后都其他孩子说自己去动物园的“经历”。

幼儿的想象很容易与现实混淆,这是幼儿时期很典型的心理现象,这并不是说谎,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发展还不成熟表现,所以还请宝妈正确看待这个现象,不可以打骂责怪孩子。

看完留个赞和关注吧!总结不易,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留在评论区我都会一一及时解答的,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的心理成长吧!

基础心理学上对记忆的定义是过去的事情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感知过去的事情、进行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

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比如作家对每一个人形成表象之后,经过想象就形成了新的人物形象。

比如《西游记》里的人物是加工想象改造之后的人物。

想象和一个人的愿望相关联。他是指向未来的,科学幻想可以推动我们世界的进步。

所以从记忆和想象的角度,儿童说谎应该属于再造想象,根据自己的记忆经过加工,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由于幼儿的脑部功能发展很弱,有些时候在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上存在一些偏差。幼儿对于想象和现实分有时不清楚。比如有时候做梦他就认为是发生的真实的事,跟家长说了以后,大人就认为孩子故意撒谎

如果您的孩子开始说谎了,您一定很惊慌,很气愤,第一时间您会怎么办?指责?批评?体罚?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些办法并不奏效,不但会对孩子造成其他心理影响,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养成孩子习惯性撒谎。

很多孩子都会说谎,对于这种恶劣的品质问题,父母是不能容忍的,但对于说谎这种现象,还是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幼儿,有其心理和发育特殊原因。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说谎就是欺骗,应该等同视之,但是心理学家是有不同看法的,他们认为如果不从本质进行区分,是不能够准确分析幼儿撒谎心理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说谎离不开三个要素,第一、确实违背事实。第二、说谎人知道谎言不是真的。第三、说谎人希望别人认为他是真的。怎么样,看起来这三点简直就是废话!

那么欺骗呢,不但具有前三个特征之外,它还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意图引导他人的错误认知,还从行动上进行干扰。可以说,欺骗是更高级的说谎策略之一。相比说谎,欺骗是更为恶劣的品质行为。根据以上理论,研究者在幼儿说谎的心理发展问题上做出了很多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以下疑问: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由于受生长发育限制,孩子的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会出现认知错误,加上语言能力受限而表达不清,所以经常说出与事实相悖的话,这种看似说谎的现象,其实是下意识或无意识的自然行为,不能称为真正的说谎。

面对宝宝撒谎的问题,大人们解决都认为他是故意的,但是面对1到5岁的孩子,我们都会说他不是故意的,这是正向引导。这些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并不十分清楚记忆里面的和想象里面的还有现实的。对,正确和错误的概念以及社会道德,更是不那么明确,所以在处理幼儿撒谎这个问题上,大人们先要认可一点,“***如他不是故意的”。如果大人不认,可,那么就会带着情绪去处理 ,那么你就很难找到孩子,撒谎背后的实际问题,更别提解决了。

如果拿记忆,和想象去解读幼儿的撒谎,对之前的孩子记忆力,想象和现实都是混淆的,所以他的撒谎只是短暂的,对事物的认知。列举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白!

幼儿园经常出现,小明回家给妈妈说,某某[_a***_]打我了,当妈妈,向老师咨询的时候,却发现, 要发生的事情是小黄和小红在打架,小明,焦急的在旁边,想要帮助,但是没有办法。晚上做梦就梦到和小黄打架了,现实和梦境的混乱,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分辨。最后他的结论是她,不太喜欢的那个小朋友打了他。

有时候,幼儿也很聪明,趋利避害是他的本能,今天她就是不想上学,于是告诉妈妈,某某同学抢了他的玩具,事实上,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当然也要提醒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我们家长往往听到孩子撒谎就恐惧。事实上正向引导,一句话就带过去了。他还不理解撒谎,只是用他的思维去思考了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有利。如果父母再叨叨,最后事得其反。

好了,面对幼儿的撒谎,要抱着一颗平静的心对待,这也是阶段性的,父母给孩子更多的信赖,孩子就会给你更多的信赖。怎么还会去撒谎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的解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解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