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已经想了很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现在担当提得很响,我看在教育上,学校和家庭之间常常出现责任错位,根本就是在于担当这个词没有真正被深刻体会。
在教育中,学校居于什么位置?现在人们一提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一提教育,就说家教、上课外班,就是请老师课外辅导,仿佛离开了家庭,孩子就是什么也学不了。这就是教育错位了。仿佛家庭才是万能的。现在还有的地方,是学校安排家长中午到学校值班,管理学生;晚上家长在家里辅导孩子写作业,批改作业,完成后家长要签名,还要在微信群里上传孩子完成作业的图片;老师可以通过微信给家长留言,给孩子留作业,甚至训家长...教育的主体责任到底是谁?有人说,就是家长,也有人说就是老师和学校。
现在看到孩子们面对作业,都表现出一种焦虑。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长从来不干涉作业情况,只是偶尔问一句:又捣乱来吗?作业完成了吗?仅此而已,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成材。现在呢?从早上送孩子上学,到晚上加班辅导孩子作业,到节***日送孩子报辅导班,家长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老师的职能,家长的责任被无限放大,而老师与学校的责任,正在无限缩小。
原来没有提过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国办教育。现在明确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可教育的主体,学习知识的主战场——学校,却一直在以退居二线的姿态出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传家长;老师为了挣点外块——办辅导班;家长为了安心——出钱;最吃苦的是孩子,上课学到学不到东西得按照学校管理上课,上完课要提高成绩上辅导班,虽然有的辅导班就是自己的老师办的班,一样得去上,否则后果很严重。
学校的责任已经扛不起来,因为学校管不了老师。越是条件好的学校,老师越难管。很多老师,都是官员的贤内助,有的派头比校长还大,校长想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老师,很会做人,上班按点来按点走,下班我就办自己的班。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就是查不住办班的老师!
老师的责任?很大一部分推给家长。家长的责任,只能往自己身上扛,越扛越多,什么时候扛不动了,老师还有话说,看看,你这家长当的!
家长找谁诉苦?大家说说,是不是这种情况?
谢谢邀请。
家,是永远的港湾,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在外受委屈了,第一时间是想着回家哭诉,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抚。所以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责任是呵护。呵护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让孩子感受亲情,关爱,并学会爱家人,在亲情浓郁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阳光,更体贴。
家是港湾,那么学校就是远航投身风浪前的试水了。因而学校教育的主要责任是锤炼。在循序渐进的教导下,增加知识经验,提高技能本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失败,接受斥责,承担责任……通过有控制的捶打,使其心智渐渐成熟。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宠溺过甚了,需要在学校的熔炉中千锤百炼方能合格出厂;捶打过猛了,需要家里亲人用心抚慰避免一蹶不振。
古人的慈母,严师两种称谓,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这两种身份的不同要求。
这个笔者有个原创教育模型:
1.如果将孩子比做一部手机,家庭教育的工作是装“安卓、IOS”等操作系统,学校教育是装app。
2.如果只装APP(数学、外语、篮球、钢琴等),不考虑底层系统(情感依恋、安全感、行为习惯、认知系统等),手机运行就会卡顿,甚至死机,更有甚者发热发烫,烧毁手机3.如果只搞底层系统,不装APP,这部手机就没什么功能可用,对人没有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样的,孩子没有技能,每天只会吃个调侃,会被社会逐渐淘汰。
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分工,虽有交集,但不可相互替代。
就拿学英语来说,任何学校都有重视英语,有的从小学一年级就有英语课,有的从三年级起步,还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启蒙学习了。但是,许多孩子直到大学毕业,学很多年还不能使用英语交流。
是学校的问题吗?我认为不是,英语的学习,和孩子小时候学说话一样,要有听的输入和说的训练,学校一节课是45分钟,班里五六十个学生,就算老师不讲课,也不够同学们一人一分钟的训练。所以学校里,只能按部就班,根据考试的需要教学。
要学好这门课,得家长,得家里,学校以外的,给孩子一个听力输入和说英语环境,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还是家长自身参与的,都是必要的。
这个问题,正好反应了,学校和家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学校的责任是按教学大纲去教育孩子,并逐步完成考试。不少孩子放学后,家长基本不管,闹起来给孩子一个手机,饿了还可以叫个外卖,换哪个学校能教育好这样家庭的孩子。
现代的孩子走向优秀,比以前更需要和依赖,家庭在精神与物质方面的付出。
家庭和学校该如何教育孩子?学校的责任是什么?家庭的责任又是什么?
感谢提问者!
这个问题估计是不少人心里的问题。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一个严肃的重大问题!有的不知其然而困于中不自知。有的虽然感到问题存在却也不知其所以然。
这里提出了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而分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责任区别和各自主要责任划分。
首先,要正确认知教育二字的含义。窃以为,教育二字,是由教授知识与培育品质和合而成。教授知识,以学校教授为主,家庭教育为辅,而培育品质则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
教授知识,就无需赘述。而品质教育则是善良怜悯坚强忍让果断毅力孝顺宽容。。。多以家庭成员言传身教影响完成。家庭教育完成得好,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会好,其完成学校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好!
限于篇幅,就讲这些。希望提问者能从中体会一二,并善用之!
谢谢邀请: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从出生开始,[_a***_]温柔体贴,爸爸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爸妈带孩子出去玩经常会遇到孩子之间很多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孩子错了就要道歉,得到帮助要谢谢对方,看是一件小事情,对正在成长幼儿,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道在平常日用间”,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家庭教育的最好概括。
如果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东西方各种各样的教育观念,那太多了,但是所有理论都可以融入到这句话之中,"道在平常日用间”。
今天早上,给孩子准备好早饭,我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话说中庸》,老实说这本书我自己由于水平受限,读来似懂非懂,颇有些费力,所以我喜欢读出声来,这样有一种思考和体悟的时间。读到一句话“道在平常日用间”,颇有感触。此处读到南老讲黄山谷和晦堂禅师“闻木樨香否”的故事,来解读这句话。此时,小女和我说“以前的人是不是要把四书五经都要背会,我说是呀。她就感叹“啊!”一脸的感慨“都没有用啊!还背!”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感叹:真苦啊!我笑说:“看看你们现在,比起以前来,多好!”
“背那么多有啥用?”
“有用啊!那是大学问,当时似乎没有用,可学问是必须得自己体悟、慢慢感受的。”这正是“闻木樨香否”的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教学,老师教的是方法和道理,学生必须学,才能有用,如果不学,老师教的自然没有用。何况有用没有用,你只有学了才能去判断,你们现在学了,等到你们工作了,那是会有体悟的,哇!学了还真有用啊!不过,如果现在不学,那就没有以后了。”
女儿边换鞋边和我聊天:“妈妈,你说***中为什么说那些和尚,也就是高僧,得到就圆寂呢?得道了就死?”(这几天看《天龙八部》思维总是在书里的江湖高人身上)
我想了一下,“哈,和尚得道就圆寂,得了道就死了!”我自己头脑中在转这个弯:得了道,就死,那谁还得道?那没死的就没得道吗?
“那是***,如果真是得了道就要死,岂不(哈哈)——不是得了道就死,它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人活到老学到老,有本事的了不起的人才能做到。不是一得道就要死了,在死之前他们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孩子没说什么就上学了,只和我说了“再见!”我对她的背影说了 声:“注意安全啊,闺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报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