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抢玩具-小朋友抢玩具的案例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玩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抢玩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子3岁多去幼儿园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别人碰到他,抢他东西,他就哭,他说有人欺负他,怎么办?
  2. 为什么生活中一些家长总是用恐吓或哄骗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哭闹呢?
  3. 生了二胎后,大的什么都要跟小的抢怎么办?

儿子3岁多去幼儿园喜欢小朋友玩,别人碰到他,抢他东西,他就哭,他说有人欺负他,怎么办?

谢谢邀请!

从楼主的叙述来说,我倒是觉得孩子沟通方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似乎除了哭找不到其他的对外的宣泄方式。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儿童心理学抢玩具-小朋友抢玩具的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婴儿哭是因为婴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来寻求帮助。而幼儿可以说话,遇到问题可以用说话来解决。

第二,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从叙述来不难看出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哭。这不是一个好习惯,这样的习惯养成以后。家长会发现向孩子妥协的时间越来越多。

第三,回到沟通问题上来。这样的孩子对外沟通方式存在问题,不能有效的和家长和小朋友沟通,以后怎么办?

儿童心理学抢玩具-小朋友抢玩具的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其实反应的是大部分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无小事,只是我们看不看得到。

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

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可能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儿童心理学抢玩具-小朋友抢玩具的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给他做一个好的社交示范。比如父母回家跟家里的每一个人打招呼,比如父母出现意见分歧怎么协商沟通。孩子通过模仿学习,一个关系和睦、能心平气和处理问题的家庭,养出来的的孩子通常人际关系不会太差。

  • 陪他练习。从不会到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慢慢学习才会的,我们可以从打招呼开始练习,遇到人父母主动打招呼,然后给孩子介绍应该怎么称呼,这里一定要避免强迫孩子打招呼,我们做好示范,他打不打由他自己决定,相信等他准备后他就会开口的。

  • 陪他阅读有许多关于怎么与人沟通的绘本可以来阅读,比如小熊系列的《你好》,想跟同伴玩,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好;《排好队一个接一个》,遵守公共秩序,学会尊重他人;《古利和古拉》,跟别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菲菲生气了》,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阅读,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他发现。

  • 陪他做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我在玩一个玩具,别的小朋友也想玩,应该怎么办呢?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会帮助孩子在实际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以上,是方法层面上的。其实说到底,是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如果孩子没做到,那大概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尤其是“身教”做得不够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公众号:爱在好天(loveAZHT)

谢谢邀请。本人觉得,孩子三岁去幼儿园有点早,有的家长特别愿意孩子早点送幼儿园,其实这是个误区,孩子年龄太小离开妈妈,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恐惧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哭闹,觉得孩子很脆弱,在家里,说不定孩子就没有这样的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孩子两岁半就上幼儿园了,人家小朋友怎么没事儿啊?这个还真不能比,由于性格使然,孩子在各方面的差异真的很大,所以,孩子什么年龄去幼儿园,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这位小朋友晚上一年幼儿园,状况肯定会不一样。

谢邀。

按照正常的儿童发展特征,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其中和同龄人建立的关系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三岁之前,孩子在同龄伙伴身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父母。孩子在幼儿园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是因为幼儿园这个环境适应的问题还是平时的同龄玩伴关系就没有建立,这是需要区分的。

对孩子而言,所有的人际关系建立之前需要有一个观察和建立信任的过程,所以一个陌生环境即使有大人眼里很多好玩的东西,孩子也不会一下子扑过去,而是旁观。对于慢热型的孩子更是如此。这时候大人需要的是给予孩子适应的过程,不要急于把孩子推出去。

“欺负”这个词用在幼儿园的孩子之间其实特别不适合。争抢玩具、磕磕碰碰在一群孩子中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孩子口中说出“欺负”这个词,大多是模仿而来,建议大人从自我做起,把孩子们之间的擦碰冲突,尽量用友好温和的语言向孩子描述同伴之间的行为

哭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在生命的最初,孩子不正是用哭来表达需求的吗。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哭能够引起老师注意,及时发现情况。

小孩子嘴里的“不想和某某玩”大多是一时的,孩子们之间,打闹斗嘴也是一种交流。胆小是孩子在一个新环境中表现出的正常状态(当然,你可能会说为什么别人家的不胆小,这是个体差异)。

总体来说孩子的情况还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问题。大人多沟通关于幼儿园和小朋友的正面积极内容,给孩子充足的适应时间,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_a***_],以及对集体发现之后建立的信任,顺利过渡是必然。

孩子如果有欺负这种概念,那么也是大人传递给他的。让他知道他被弄哭,就是被欺负。

记得在校园霸凌的案件当中,老师们都有一个一致的结论,被霸凌的孩子永远是那几个,而霸凌的孩子也永远是那几个。

这个意思就是,被欺负的孩子身上会有一种标签和一种吸引力,让欺负人的孩子觉得欺负他们成本是最低的,代价是最小的。

而这种标签又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孩子在日常的冲突当中,逐渐被大人和其他小朋友打上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大人说这个孩子很胆小,这个孩子很内向,这个孩子特别老实,等等等等。

而被人归结为这种类型的孩子,他就会认为:我是这个样子,我没有办法去和别人对抗,我做不到。久而久之,他的逃避畏惧的眼神,就会吸引那些霸凌的孩子去欺负他。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帮助孩子,不是打上标签,说他胆小,说他爱哭似乎就完事了。真正能帮助孩子的,是告诉孩子,你不想和其他孩子玩,当然可以,你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他自然会选择那些不会欺负他的孩子一起。

而在冲突当中,也尽量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例如:其他孩子如果抢你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他能回答抢回来,或者让他先玩吧,都是ok的,至少他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别又轻易打上让别人先玩就是懦弱的标签。不要给孩子随意打标签!)如果他不知道怎么办,继续问题,如果你很想玩,你能把玩具拿回来吗?是自己拿还是找老师?或者你很难过想先哭一会?具体的问题,慢慢的引导,给孩子,时间,让他学习才是真正的帮到孩子。

只有耐心地引导、具体的办法,才能教会孩子怎么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打标签完全无济于事,还会让孩子陷入无用、不自信的自责,加深父母的焦虑,更严重则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为什么生活中一些家长总是用恐吓或哄骗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哭闹呢?

1.首先这种方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家长喜欢?因为一个是直接有效,另外一个是家长心态,‘’我的孩子应该在我的控制范围内‘’。这一是中国家长最常见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总想把孩子掌控在自己手里。强硬一点的家长可能直接恐吓,而溺爱一点的家长可能就哄骗。不管是哄骗还是恐吓都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2.用什么方法解决孩子哭闹问题,其实很简单,小孩心智不成熟注意力容易分散,你可以用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或他感兴趣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生了二胎后,大的什么都要跟小的抢怎么办?

我是 class="QIHEIHQf7101dc1465d21c6 link-at" data-uid="96385626810055" href="***s://***.wukong***/user/?uid=96385626810055" target="_blank" ,家有俩萌娃的宝妈。现在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二宝,那么如何大宝和二宝不争不抢,和谐相处呢?

我家的大宝和二宝,两个宝宝的生活实际上是一段又惊又喜的过程。两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鸡飞狗跳不可避免。

为了避免争抢,在对待两个宝宝上,最重要的是:千万要同时,顾及到两个孩子的感受,不能因为有了小宝,就忽略了大宝。

第一:你怎么对大宝,他就怎么对小宝。你不疼大宝,他早晚会让小宝“疼”的:

第二:不要让大宝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第三:要及时有效地沟通,才是让大宝和二宝和谐相处的关键。

吴尊在《爸爸去哪儿》中,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吴尊要姐姐Neinei帮忙炒蒜,弟弟Max看姐姐炒蒜十分好奇,也想要帮着炒,吴尊就告诉Max:

看到Max对炒菜痴迷得不行,Neinei的另一番举动,既让Max动手尝试了一把,又保证了他的安全

第四:想要让大宝和二宝和谐相处,大宝不跟小宝争抢,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抢玩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抢玩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