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动机构建教育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动机构建教育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动机构建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复杂而多样的动机,相互关联构成一定的体系。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相对应。
动机分为自然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或称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
人的动机体系是后天形成的,不断变化的。
与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关系极大,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信仰、文化教养和道德面貌。
动机理论(又名动因理论)是指关于动机的产生、机制、动机与需要、行为和目标关系的理论。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学、心理学中广泛应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Maslow, 1908-1***0)于1943年出版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在此初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认为,人们的动机是由其需求所激发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大类并按其重要性排列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奠立了行为科学需求理论的基石。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Motivation),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又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1943年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按性质可分为自然动机与社会动机 前者由人的自然属性使然?是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引投的;后者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是后天习得的,因而是人类独有的。自然动机亦称原发性动机,社会动机亦称衍生性或精神性动机。
(二)按作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 人由于有多种需要而形成多种动机,其强烈而稳定的称为优势动机;微弱而不稳定的是非优势动机。在个体动机结构中,优势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
(三)按个体是否意识到可分为清晰动机,自觉程度较高;模糊动机是无意识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动机构建教育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动机构建教育理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