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沟通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沟通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跟孩子沟通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方式,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孩子目前3岁
一,陪孩子一起读绘本。孩子从出生开始,一直坚持陪她读绘本,孩子很喜欢。每次读绘本她会问各种问题,融入故事当中,甚至会角色扮演。推荐3D立体有动感的,让孩子先喜欢上绘本。比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等
二,家长自己多读书,目前有很多书籍是教授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的书籍,可以学习其中的方法比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捕捉孩子敏感期》
三,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只有融入孩子的世界,才知道她怎么想的,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有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做绘本中《我讨厌妈妈》,这样的角色。有“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先做孩子的朋友,现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制定了一个法则,就像我和我儿子就在很小的时候约定,有些问题听儿子的,有些事情听妈妈的,所以一旦我很郑重的说这件事得听妈妈建议时,他就知道要不能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如何跟孩子沟通与子女沟通的首要条件,即在于能够察言观色。因为唯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察知孩子的喜、怒、哀、乐的父母,才有机会与他沟通。比如说,当孩子绷着脸回家,就应该猜测到,可能是受了委屈,此时如果能心有灵犀的问他:「是不是心情不好啊?」孩子一定会深感窝心。一来代表『关心』,二来则意味着『了解』。一个『关心』和『了解』的人,孩子自然可以对他无话不说。其次,应该懂得『倾听』。光会察言观色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心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那段话又臭又长又难理解,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以后也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尊重孩子」也是沟通中不可免的要素。所谓尊重,最简单的解释是:相信孩子「句句实言」、「皆无戏言」及「不须避言」。这样孩子才能在毫无挫折的情形下,和你畅所欲言。其实,与孩子沟通,并不一定非以父母为主线不可,有时候只要听听他、看看他、摸摸他、赞同他、鼓励他,孩子亦可「主动」说出很多心底话。换个方式试试亲子冲突时,何妨记住:换个方式试试!譬如说妈妈下班回来,正想休息一下,却听见孩子埋怨肚子饿,要妈妈去 做饭 ,此刻妈妈就可以说:「我的工作很辛苦、很累,想休息一下子,再说我也不愿意替一个又吵又闹的小孩做饭啊!」或是回答:「既然很饿,就应该先帮妈妈洗米啊!这样妈妈也能轻松一点。」如此一来,不仅可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亲子冲突,也可让家庭更见温馨。换个方式吧!当前一个方式效果不佳时,也许改个方式,会比无端的「怒气攻身」来得好些。多用点鼓励中国人的亲子说话哲学,常常话无好话,一个辛苦做事的小孩,很少有父母会留意「过程」,人们关心的只是「结果」如何,一个做得不错的结局,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赞美,反之,这个孩子只会得到处罚。有趣的是,父母的标准常常比天还高,孩子即使倾其全力,也不见得可以做得令他们满意,于是努力做事的小孩,却很有可能成为饱受批评的小孩。就如日本的音乐家铃木正一所说,一个「朽木不可雕也」的小孩,有时只要用一些赞美,就可以将他们从挫折的深渊中救回。真的!没有人喜欢被处罚,人类是佛洛依德所谓的「驱乐避苦」的族群,只有在赞美中,孩子才会展露出他们的风骨。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无法赞美。所以,家长多用点鼓励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沟通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沟通儿童心理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