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习日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习日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解放前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了出生头三年的追踪观察的结果。
儿童心理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肖孝嵘《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孙国华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五次变迁:
1、恢复改造时期(1949---1958)
学习苏联的阶段,儿童心理学教材多译自苏联的教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较大反映。当时也有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的一些探究性研究,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方位知觉的实验研究以及入学年龄的研究。对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影响很大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2、批判挫折时期(1958---1959)
陈鹤琴。
中国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陈鹤琴教授。在他之前,国内学者多只是翻译国外的儿童心理著作。而陈鹤琴于1919年留学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还用日记法对其子从出生到 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这也是较早的有系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
普莱尔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对他的孩子从出生起直到三岁,每天做有系统的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他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写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第一版,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就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谢邀答。能写日记很好。您要多多鼓励该子。先让孩子每天只写一件事,并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能经常接触新鲜事物。等孩子脑子中提材多了,写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多彩。
感谢邀请。关于孩子写日记,我是这样要求的。
1.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感受,才能做到我笔写我心。比如***日和孩子去郊游,孩子玩得很happy。在回程的路上,通常都会与孩子交流,今天玩得最开心的地方在哪里?它哪里好?最吸引你的是哪个方面?你可不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去看电影,看完讨论,相约一起写影评,再彼此分享一下。因为我有空的时候,会写一下手帐,孩子看到后,也学着写一下,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
2.不要流水账,每次只要求把一件事写具体,写明白。
3.不用天天都写,而且篇幅、字数没有硬性要求。重要的是首先要学会表达,然后再是写作的技巧。
4.过一段时间,就要求孩子把以前的日记找出来念一念,改一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有些日记拿出来,改一下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习日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习日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