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黄金时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黄金时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英语,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学,但是据市场的调查和专家的研究,孩子越早学习优势越大,一般的0到3岁就开始了,这时候的孩子语言敏感度非常的高,整体的吸收和学习都非常的快。
家里有条件的话,最好给孩子营造双语的环境,孩子就敢在这种环境里张口说话,也容易跟大家一起交流,孩子模仿力非常的强,有了双语的环境,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表达的欲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英语,然后和孩子交流对话,如果做不到,日常可以给孩子放一些英语动画片,或者听一些英语儿歌,让孩子感受英语语言的环境,慢慢的孩子经过磨耳朵的阶段,就能培养起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孩子在学英语时,刚开始可能听不懂,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有过激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失去对英语的兴趣。
我在中科院心理所学过关于语言的这门学科,我可以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如果想让孩子把一门语言当作母语来学习,最好的年龄是1岁前。
科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让成人和没满1岁的孩子,同时学习一种土著语(这种语言很难)。结果是:成人没有学会,而1岁内接触过土著语的孩子,在长大后,是可以学会这门语言的。
那应该怎样学呢?最好的办法是人与人,面对面的,带有感情和情境的去学习。
但是,父母们也不要过于焦虑,因为英语并不难,也有人专门针对英语进行过研究,结果是:无论多大开始学英语,只要肯学习,都是可以学好的。
学习一门语言应该从低龄化做起,因为在孩子的小的时候,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学习记忆词汇非常快,无论教什么孩子都能够做到照单全收,所以从小学习英语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使孩子语言基础更加的扎实,也能够轻松的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对接。
有很多的专家都认为,孩子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间是4-8岁,这个年龄段学习英语,孩子非常轻松,没有任何负担,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9-12岁是孩子建立英语思维的最后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学习英语就很困难了,当然也有很多英语好的人,接触英语的年龄是很晚的,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的。
孩子在0-6岁的时候,语言天赋非常强,到了12岁,孩子的这种天赋就会逐渐的消失。
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这得看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想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语言来学,以期以后可以用英语交流的话,那就是越早越好,就像学汉语一样,从学说话就开始,甚至胎教都可以,但是这点一般家庭很难做到,没有语言环境。
多数城市里的孩子英语启蒙选择在了幼儿园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却又更需要倚仗兴趣来坚持学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领着看看英语原版动画片绘本这类简单有意思的,只是看听,尽量跟读就可以。
大多数孩子学英语其实就是为了应试,家里也没有语言环境,孩子也不感兴趣,只是不得不学。有的地方学校在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有的地方是三年级。鉴于此,我觉得最晚不能晚于三年级了,最起码得跟上学校进度吧!在普遍早学抢学的情况下,也有必要比学校考英语课早一点接触英语,否则真的是很难跟上学校进度,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提早接触了。
但是无论从多大学英语,一定要尽量营造一个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学外语而言真的是太重要了。
这取决于你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
哈佛大学语言学习研究专家帕特里夏`库尔2017年的研究显示,在7岁以前,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但在7岁以后,语言系统会呈下降趋势。
而更早的语言学习关键时期,是在婴儿时期(8-10个月左右),上述研究显示,全世界的婴儿都是世界公民,他们能区分所有语言的所有声音,不管在哪一国测试,用哪一种语言。
而且,针对8-10个月的婴儿,使用电视、音频上课,几乎没有学习效果,只有人,人声的直接沟通交流,才有效果。
以上两个时期,是孩子英语启蒙的最佳时期,而最好的启蒙方式是亲子阅读。
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部发育的逐渐成熟,人们学习语言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相对会少,因为这时候,语言学习的技巧有了提升,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所以,建议明确学习目的后,再来决定何时开始。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愿意学,多早开始都不早,多晚开始都不晚。
尊重孩子的意愿,是所有兴趣学习包括语言学习在内的一切前提,如果我们做不到培养孩子的兴趣,那至少做到不破坏孩子的兴趣。
以上。
如果对前文提到的语言学习研究感兴趣,可以搜索TED视频《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了解更多。
孩子只要能笑,能坐,就应该与她,进行简单的交流,包括眼神,和笑容的切磋。不要等她会说话时,再和她交流。
我女儿,大约6个半月时,能坐能笑,我发现她对数字卡片有兴趣,我们家三个大人,就不厌其烦教她认识1和2,让她听到大人念1的声音,就能用手指,指向1;听到大人念2的声音,就能指向2。
当时,我和太太是双职工,没什么时间,主要是我父亲,每天坚持教孙女认识1,2,区别1,2,有空就教,每天至少教200遍,这样坚持了3周左右,奇迹出现了,姑娘能认识1和2了。那时,她刚满7个月。
以后,我们教3,4,5就简单了。基本上,一周认识一个数字,不满9个月时,她能认识1,2,3,4,5了。
这时,我们又开始教她数字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的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爷爷的儿歌一唱完,小孙女的小手,就拍上五下,这首儿歌,姑娘也是千听不厌,每次爷爷都得唱个五六遍,否则,小姑娘不干。
过了9个月,她开始学习走路,每天推着学步车,大人拿着卡片,去给邻居们表演,表演完了,叔叔阿姨们,就会给她个雪糕或点心什么的,她特别高兴。
就这样,她11个月时,能认识10以内的卡片数字,满12个月时,能认识汽车牌上的数字。这时,她也能独立行走了。
她3岁时,能做和不大于50以内的加法,4岁时会乘法,以后,她的数学,我们就没操过心。
五年级时,为了小生初名校点招,上了该校的占坑班培训,五年级末,她提前一年与名校签约上[_a***_]后,再没上过数学辅导班,最后,高考数学是135分。
0到6岁,我非常同意李枚瑾教授说的“怀孕的一年不如生下来亲自扶养的一年”。
婴儿期是父母与孩子种下亲密基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做好了那么后边孩子的成长相对是比较好管教的,即使你跟孩子有什么矛盾孩子也不会恨你,因为你们之前有浓厚的感情基础。
孩子出生第一年:激发阶段——父母要积极地鼓励孩子去探索、发声和交流,来***他们的潜能。
孩子出生第二年:限制阶段——婴儿开始四处活动、爬行、学会走路和奔跑。父要寸步不离地跟在孩子身后,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
在孩子前两年的生命里,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所所作所为将对宝宝大脑中诸多重要的神经网络产主深远影响。
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敌意和混乱的教庭环境中生活,他们就会优先发展那些有助于适应这种环境的技能;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只有少量的或者根本没有互动的环境里,他们就无法掌握在成年以后所必须具备的社交能力;如果能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平静和安全的环境,他们会把这些特质融入自身的性格当中并进一步强化。
到孩子三岁左右,就需要家长给孩子树立生活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到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上小学之前的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同伴沟通互动……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都会有一些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从小就是奶奶带大,她特别自卑,对异性恐惧,不能正常交流。而且极度缺乏安全感,就是因为从小就缺乏父爱母爱!
肯定心理上有问题,我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对爸爸妈妈就没一点感情,不管爸爸妈妈回来给我买的好吃的还是新衣服我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很喜爱,也没有说好久不见他们,他们回来我就应该扑向他们并撒娇,从小到大就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在我的记忆力只有奶奶,每天陪我吃饭睡觉,给我零花钱,叫我起床等等经常是想念她。等到他们二位仙逝了,我才上高一,我当时就整天哭,觉得没有他们了,我咋过呀?我不想和爸爸妈妈说话,我和他们没有相处过,彼此也都没有啥感情,更没有共同语言,我都想着自己该活不下去了,我想去找爷爷奶奶,整日以泪洗面,坐在教室里,眼泪把本子全打湿了。虽然现在已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对父母的感情很淡,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给他们我应该做的钱财孝敬,这种贴心的交流几乎没有,所以我觉得从小还是让父母跟孩子一起生活,哪怕自己再累,我就是不让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我一直自己带,虽然雇的保姆,我每天上下午下班都能看到她,这就够了。
我外甥满月三天,小夫妻不会带孩子,不敢跟孩子换洗,导致孩子臭死,他们说如果继续带,孩子会死的,我只好跑去将孩子接过来了,用牛奶喂养,辛苦喂养一天天长大,刚学会讲话,第一次叫外婆,后来教她学叫妈妈,她经常叫反了,叫我妈妈,见到妈妈叫外婆,3岁时送到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合群,3岁多学跳舞,女孩子学午蹈,长大了气质好,幼儿园毕业,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跟我一起生活,从小话多,接回家的路上跟我讲故事,讲笑话,如果我沒反映,她就问,外婆,好不好笑,我说,好笑,好笑,那你怎么不笑呢,哦哦,我忘记笑了,学舞蹈每年都参加艺术小人才比赛,每次二等奖,上中学,学习任务重,就没学了,10岁时带她出去旅游,坐飞机转汽车,大学期间还带她出国游,(俄罗斯)性格开朗,活泼大方。不象是跟老人长大的。我想说,谁带孩子都一样,主要是方法问题。
从小没跟父母一起长大,会有心理问题。他跟父母之间就不能很好地融洽到一起。
这样的孩子独立性应该很强,但他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叛逆、逃学、打架、斗殴,这都是长期跟父母不在一起造成的。长期不跟父母在一起,会对父母产生生疏,不服管教,在该教育的年纪,你没有教育他,他怎么会听你的话。
得不到父母的温暖,让他觉得自己跟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有的孩子甚至得了孤僻症。
从小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情感所需的东西,孩子从小被父母的爱温暖着,他是积极阳光的,性格活泼开朗。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陪伴自己的孩子,让它茁壮成长。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