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要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的要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相互作用论。
3.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三种方式: (1)同化。
4.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5、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称作图式,图式的变化包括两个过程:适应、组织。
6、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的主要特点: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五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煤体。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所研究得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的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学前教育基本的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环境。
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的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_a***_]。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的要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要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