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儿童心理学感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学习儿童心理学感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生理角度,因为物种进化是择优而选,基因是被优秀传递的,每个人都是父母最好的基因而选择的结果,渗透到血液里的优秀,是渴望被别人看到与称许的。
从心理学角度,马斯洛定律说,因为人有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过程中同样希望被别人看到与认可,可能我们敬仰或崇拜的人说一句赞许的话,我们就会高兴很久,可能这么说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喜怒哀乐太受外界影响,说这话的本身就是伪话题。
是人性的使然,我们希望被看到,被听到。并不是领导喜欢“拍马屁”的,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在意他人的目光,因为那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到自己,我们认为的好的,不好的,促使我们去提升、进步;当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自己哪做的不好,是否自己太敏感,令自己懊恼。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它对你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怎么去看待它,不管它是积极还是消极,它是否成为你的动力,让自己更强大,如果是,那就尽情在意;如果不是,屏蔽,拿出who care的态度继续前行!
人们都是以自我为基础来认识世界,听到声音的大小,饭菜的甜淡,我们说声音太大,饭菜太咸,是声音和饭菜通过我们的感觉系统,让我们感受到声音大和饭菜的咸。我们通过心理功能来认识客观世界,在脑海中织构了认识的世界。居住在陆地的人看到向往已久的大海,会发现大海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古代人的宇宙观念跟客观现实更是相差甚远。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心理学上称为“焦点效应”,是高估外界对自己关注程度的心理现象。因为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所以就判断其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初始的焦点效应或许不那么清晰,但经过反复暗示,我们似乎就认定了事实。事实上人都是自我的。要客服这一想法的阻碍,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来改变认知,或者不妨做个实验,在你认为被关注颇多的事情上,询问周围人的看法,对自我认为的关注度和周围人反馈的关注度打分,对比差距,通过暗示来消除这一影响。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想讨好别人,想通过别人的看法来证明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的话就是你还没有接纳自己。
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很优秀、很独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想依靠别人,去不敢,有时甚至是不会表达;我们常常感觉自己很要强,很自尊,但是我们会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好像那个自尊根本得不到什么认可。
这个依靠别人、自尊、要强你有没有发现是这些都是自己需要别人的爱,这个需要别人爱的自己让人感觉很不完美,但是很真实。这个真实、不完美的自己你是否能接受呢?
如果你想活得自由那就必须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曾说:“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我们每天都是在看别人的脸色活着。小的时候看父母、老师的,大了还要看领导、爱人的,到了老了有时要看孩子的脸。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活着,讨别人的喜欢。有时候累了,想为自己做点事情又怕被得不到认可被别人讨厌。最后成了“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其实,这里的“自由”和“被别人讨厌”都不是让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活着,而是做对的事情,有一种不怕被别人说的勇气。即使你做对了,生活中还是会有些人对你指手划脚。为了这样的人你难为自己有意思吗?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2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