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纵向实验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纵向实验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纵向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色。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进行纵向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他长期地一天三次对其子进行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深入细致地记录了大量的观察事实,即所谓的儿童传记。
通过这种纵向的系统观察,普莱尔撰写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儿童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许又新在1988年提出衡量心理健康三个标准。
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既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
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力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合起来综合考察。
许又新在1988年提出衡量心理健康三个标准。
他认为应该包括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三个标准。
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既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
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力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合起来综合考察。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3.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4. 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纵向实验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纵向实验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3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