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儿童心理学文章摘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什么太伦认为儿童心理学?
  3. 儿童心理学认知的主要特点?
  4.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5. 幼儿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研究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儿童心理学文章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儿童心理学文章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获得基本运动技巧、语言能力、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概念的过程。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要力量。母亲的作用尤其突出。

什么太伦认为儿童心理学?

20世纪初期,德国的施太伦(W.Stern,1871—1938)是一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权威性著作,他受普莱尔的影响,和他的夫人一起对他们孩子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观察,直到六岁。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研究,包括普莱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以前,而施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年龄。

同时,他的一些研究也是有开创性的,如他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虽然在某些观点上(如固定化和一些不完全恰当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是有很高的科学性的,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儿童心理学文章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心理学认知的主要特点?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两三岁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转变,一般会遗留两岁前的心理特点痕迹,也会融入新的心理特点,比如新鲜事物的感官***。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1、注意力: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2、记忆力(记忆力水平的发展)无意识记忆——有目的记忆——机械性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 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方法记忆

3、思维方式不同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幼儿心理健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1. 情绪调节:幼儿的情绪波动较大,家长老师需要教会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2. 社交技能:幼儿期是学习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通过与同伴、家庭成员、老师等的互动,让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

3. 自尊心建立:幼儿期是建立自尊心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赞美他们的优点,避免过多地批评和指责,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心。

4. 自主性发展: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活动,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_a***_]。

幼儿心理学?

心理学,一说出来,大家就想到要学心理学考心理学,然而,很重要的是,心理学这门学科,按图索骥是完全不行的,就算是考了,也只能作为知识认知基础,而不能按照所学生搬硬套,就像学汉字一样,一个字在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在另外一句话就是另外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还有不同的含义自己不同的褒贬。心理学更加不能轻易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为某种行为。相比较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更有不定性。

儿童心性本身未定性,行为更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些行为更加会出现暂时性的改变,所以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分析一定要从他周边的环境入手,以及孩子的经历,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且要认真了解分析从小的环境及生活状态,并且,就算孩子的某行为很符合某条理论,也不能给孩子定义为此条定论。

综上,儿童心理学一定要广泛了解,深入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文章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