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同理心-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概念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理心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同理心是什么心态,如何培养?

同理心是什么心态,如何培养

我有一个论断 ,爱发脾气的人缺乏同理心。

尽管会受到很多人拍砖的攻击,我还是这么认为。

儿童心理学同理心-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站在自我的立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世界有你我他。

回归到问题本身,

认知同理心

儿童心理学同理心-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情绪同理心

同理心关怀

认知同理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认知,发生在意识层次。

儿童心理学同理心-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概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情绪同理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反应,发生在潜意识层次。

同理心关怀,整合了认知同理心和情绪同理心,提供一个方案去解决别人的痛苦。

如何看待同理心文化

家庭社会,如何创造将心比心,你我共知的和谐,是需要提升认识的。

理解“双贏”和“差异”:

双赢则是交往的模式,双赢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

差异是差别,属于末激化的矛盾。

同理心的实质就是,承认差异,实现双贏!

一、共知同感

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有同理心的表现是:对家人对同事的弱点和个性保持敏感,认知人的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的缺点、不同的价值观!

家庭也是互补型团队。不必追求一致和翻版(子女崇拜父母)!懂得彼此欣赏。

二、理解倾听

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重要能力可以理解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感受他的想法,情感。俗语常说“伤在你身,痛在我心”就是同理心的体现,比如你去医院时候看到别人被针扎了,是不是也会产生疼痛感。

同理心在很多场合都非常重要,但现实中许多人做的不够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生活上,情侣之间生气争吵,总是觉得对方的脾气不够好,而自己只是压力太大才被迫吵架;职场上,同事和自己合作一件事情,同事没有做好会觉得他很笨或者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而自己要是搞砸了是因为觉得事情比较困难。缺乏同理心,不利于和他人搞好关系,也让自己的情绪变得不愉快。

同理心是可以靠后天的培养提升的。同理心的提升包含三个阶段:

1认识阶段,抛开自己的想法,体会别人脑子里是怎么想的。这需要做好两点,倾听和询问。和他人相处沟通中,需要表达,更需要停下来仔细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诉求;当你对对方的想法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妄加猜测,有时候需要仔细的询问,陈奕迅有一首歌shall we talk,唱的就是情侣因为相互不了解不说话而生闷气。

2情感阶段,感受别人当下的情绪,是悲伤郁闷还是快乐兴奋。这需要站在立场的深思,***设我遇到这件事会有什么感觉,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孩子自己本身可能已经很难受,家长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下次打个翻身仗。

3关心阶段,不仅仅体会别人的情绪,还关心对方这时候需要什么。比如朋友处于沮丧和失落时,最需要的是赞美,鼓励,恢复信心。而不是缺乏同理心的“冷安慰”。很多人会说一些词,“这没什么大不了”,“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是不行的”,这些只在乎自己判断的词语,丝毫没有考虑对方目前的需要,反而会让朋友情绪更为低落。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时也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同理心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咨询特质之一,是我们在培训心理咨询师时经常要讲到和强调的,对你提出的“同理心是什么心态,如何培养?”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对同理心的理解来回答你的提问。

同理心,不仅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一种感受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第一,同理心,又被称为共情、神入、同感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投情等。它是我们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的一种能力。这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包括,一是我们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二是我们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他人的体验与经历。

同理心是一种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感受和思想理解的心理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把握他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同理心让他人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我们对他人的同理,可以促进他人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全面的认识自己。

第二,如何培养同理心呢?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与他人交往和互动,这也是人类社会最显著的特点;而同理心就是表现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情感态度,即我们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受。

要提高我们的同理心能力,首先要培养我们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几个人际交往特质,即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核心。其次,同理心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要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把你对他的理解适时表达出来;三是在与他人互动沟通中要及时表达同理心,但也要因人而异;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和所处地位,不能越位、越界;五是在人际互动中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特别是眼神;六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专注,注意听他人说,不要打断。评判他人所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同理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